顿巴斯地缘裂变2025年2月7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告完全掌控顿涅茨克人民

泰宁看世界 2025-02-08 07:25:22

顿巴斯地缘裂变

2025 年 2 月 7 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告完全掌控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捷尔任斯克市(乌克兰称托列茨克),这场持续近半年的围城之战,以俄军的胜利落下帷幕。这座素有 “顿巴斯盾牌” 之称的矿区城市,在俄军三路机械化纵队的钳形攻势下最终沦陷。

托列茨克战略价值斐然,它既是顿巴斯矿区的核心节点,又是连接波克罗夫斯克后勤枢纽的交通要冲。自 2014 年顿巴斯战争爆发,乌军便依托苏联遗留的矿井网络构建地下工事,打造出纵深达 12 公里的立体防线。俄军总参谋部判断,控制此城可切断乌东部集群 60% 的弹药补给线,并为西进克拉马托尔斯克开辟道路。

基辅为守住托列茨克,投入第 53 机械化旅、第 10 山地突击旅等 8 个旅级单位,总兵力约 4 万人,其中包含格鲁吉亚军团以及北约退役军官组成的外籍兵团。然而,乌军战术上存在劣势,将主力分散于 12 个居民区据点。俄军则采取 “集中突破、分割清剿” 策略,以第 150 摩步师为主力,配属 “风暴 - Z” 突击营与工兵扫雷分队,形成 “装甲开路、步兵巩固、无人机监控” 的递进式攻击波次。

战役初期,俄军电子战部队成功压制乌军 “星链” 通信系统,迫使守军回归二战时期的野战电话联络。FPV 自杀式无人机成为战场焦点,俄军 “柳叶刀 - 3M” 型无人机日均出动 300 架次,专门攻击乌军装甲车辆散热器与炮塔座圈;乌军以美国 “弹簧刀 - 600” 应对,但因电池低温性能受限,战损比达 1:4。

巷战阶段呈现出 “立体化” 特征。俄军 “终结者” 火力支援车与 T - 90M 坦克组成突击群,利用 2A82 型 125 毫米滑膛炮对高层建筑实施 “拆楼式” 打击;乌军则借助矿井升降机进行兵力机动,在坑道内布置反坦克地雷与红外感应诡雷。此外,俄军在此次战役中首次大规模使用 TOS - 2 重型喷火系统,高温云爆剂可瞬间清除地下 30 米坑道内的有生力量。

俄方战报称,乌军在此役损失 2.6 万名士兵、240 辆坦克装甲车辆及 340 门火炮,残存的 1.4 万守军向西溃退。不过北约情报评估认为,实际伤亡或许低于 1.8 万人,大量 “损失” 其实是逃兵与失踪人员。卫星图像显示,托列茨克西郊公路遗留约 140 辆被弃装甲车,部分车辆油箱见底、轮胎完好,反映出守军撤退时的混乱。

从更微观的战术层面来看,托列茨克战役始于 2024 年 6 月,乌军构建的立体防御体系十分复杂,地表遍布反坦克菱形桩与 MON - 50 定向雷,地下坑道网络与混凝土加固的射击点相连,甚至将医院地下室改造成器官移植中心以维持战力。俄军初期强攻遇挫后,采用 “技术绞索” 战术,无人机群全天候监视地表热源,引导 2S4 “郁金香” 240 毫米迫击炮实施钻地打击,这种重达 130 公斤的混凝土破坏弹可穿透 6 米岩层,在 12 号矿区争夺战中,24 枚钻地弹曾将 250 米深的地堡化为熔炉。面对乌军的磁性反步兵雷,俄军工兵创新采用无人机悬吊磁化金属棒扫描雷区,触发地雷爆炸后再由 BMR - 3M 装甲扫雷车清理残骸的 “磁诱排雷法”,使每日推进速度提升 300 米,最终突破扎巴尔卡区防线。

战役中的认知战也颇为激烈。俄国防部宣称歼灭乌军 2.6 万人,该数字涵盖 “失踪” 与 “被俘” 等模糊类别。独立信源显示,乌军第 150 旅在 10 天内便有 500 人 “失踪”,四辆增援装甲车刚进入战区即失去联络。俄方通过 TG 频道实时播报占领街区坐标,营造势如破竹的舆论氛围;乌军则利用 “亚速” 第 12 旅的 “老鼠战术”,化整为零在建筑夹层间穿梭狙击,制造仍有抵抗能力的假象。但托列茨克 98% 区域失守后,乌军东部防线被拦腰截断,红军城与斯拉维扬斯克陷入孤立。

托列茨克的陷落产生了诸多连锁反应与深远影响。俄军控制德鲁日巴与克雷姆斯科耶两村后,乌东部核心枢纽波克罗夫斯克陷入三面包围。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警告,若俄军在今夏前夺取波克罗夫斯克,乌军将失去顿巴斯地区最后一个铁路调度中心,重型装备补给效率可能下降 70%。

同时,俄军控制克里米亚矿山与托列茨卡亚矿山后,不仅获得稀有金属储备,更建立起地下指挥所与弹药库,形成 “以矿养战” 模式。

0 阅读:648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5

用户10xxx25

4
2025-02-08 15:59

中国后背安全了

用户10xxx25

用户10xxx25

4
2025-02-08 15:59

用户10xxx76

用户10xxx76

1
2025-02-09 01:33

美国停止援助,乌克兰军心涣散,用不了几个月乌克兰会有更多地盘失守。

猜你喜欢

泰宁看世界

泰宁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