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但穿越回古代,你可得小心了,别真信了这邪!
历史上,“斩来使”的事儿多了去了。比如秦末的田横,咔嚓了刘邦的使者郦食其;东汉的耿恭,也斩了匈奴的送信轻骑。还有《三国演义》里的周瑜,面对曹操毁书斩使,那叫一个果断。唐朝书法家李邕,字写得那么好,还截了500日本使团呢。
南宋的王坚,砍了蒙哥的使者;花剌子模更是做掉了成吉思汗的亲信。就连明朝的嘉靖皇帝,修仙之余也不忘一刀了结俺答的使者。
你说这“不斩来使”是咋回事?其实啊,这事儿得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诸侯争斗,更像菜场门口的斗殴,目的是认怂,不是拼命。使者这种“高端货”,大家都珍惜。
但到了战国以后,争斗变成了你死我活,连君主都能咔嚓,使者算啥?所以“不斩来使”就成了上古传说。
为啥还老被人提?还不是因为儒生们爱幻想,希望像苏秦、张仪那样,以三寸不烂之舌纵横天下。但真实情况是,被拖出去的时候才能口嗨几句。
所以啊,穿越回古代做使者,得看清形势,别毛遂自荐成了刀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