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工程首任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与世长辞,将生命永远定格在99岁。这位用毕生心血铸就"深海长城"的功勋科学家,在惊涛骇浪中书写了"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时代传奇。 1958年盛夏,34岁的船舶工程师黄旭华接到一纸密令,从此在亲友视线中神秘消失。当他站在北京西郊那间挂着"造船技术研究室"牌子的平房前,或许未曾想到,这个看似寻常的起点,将开启共和国核潜艇事业的万里征程。 面对苏联专家撤离后的技术真空,面对"连潜艇都没见过"的现实困境,黄旭华带领平均年龄28岁的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破解流体力学方程,借玩具模型推演核反应堆构造,在黄海之滨的荒滩上搭建起中国最早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 1970年12月26日,当"长征一号"核潜艇划开渤海湾的碧波,世界为之震动。这艘凝聚着八千军民心血的"钢铁巨鲸",每一个铆钉都镌刻着自主创新的印记。 十四年后的深秋,黄旭华又率队突破潜射导弹技术瓶颈,让中国真正拥有了深海战略威慑力量。在极限深潜试验中,62岁的他毅然登上潜艇,成为世界首位参与深潜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当深度表指向极限数值,他即兴挥毫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的诗句,这字字千钧的誓言,至今仍在南海的波涛中回响。 三十载隐姓埋名,青丝化作白发。母亲临终前不知儿子去向,妻子独自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当九旬老人在母亲坟前长跪不起,当他在央视镜头前哽咽着说"忠孝难两全",亿万国人读懂了什么叫"许国不复为身谋"。 从黄海之滨到南海前哨,从青葱岁月到耄耋之年,这位"深海潜伏者"用生命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子情怀。正如他书房悬挂的那幅自勉联:"花甲痴翁智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青丝白发志铸重器献身国防无怨无悔"。 今日神州,蛟龙入海,巨浪腾空。当新一代核潜艇劈波斩浪驶向深蓝,我们仿佛看见黄老欣慰的笑容。这位用钢铁之躯筑起海上长城的民族脊梁,早已将生命融入共和国奔腾的血脉。 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镇国重器,更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丰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程上,这种精神必将化作永恒灯塔,照亮后来者勇毅前行的征程。
2025年2月6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工程首任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与世长
见文侃史
2025-02-07 13:39: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