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聊历史(72)五伐中原 诸葛亮一伐中原无功而返,略作休整后再次出兵,开始了二次北伐。 此次北伐的目标是扶风郡治下的陈仓,此城虽小,但地处战略要地,取得了陈仓就掌握了西北地区的主动权。 陈仓城池矮小,兵力薄弱,诸葛亮对其势在必得,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陈仓守军的抵抗极其顽强,几万大军攻了二十多天愣是没攻下来,诸葛亮计划的是闪电战,原因很简单,后勤补给太困难,其实打仗拼的就是后勤,蜀军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运粮部队非常辛苦,前线相持时间越久,粮草的消耗就越大,如果魏军援军及时赶到,就会重蹈第一次北伐失败的覆辙。 诸葛亮这次碰到个硬茬子,攻城的法子全用上了,才勉强攻入外城,魏军在内城做了殊死抵抗,生死存亡之际,援军终于到了,领兵的还是名将张郃,纠结万分的诸葛亮最终还是选择了退兵。魏军此时却头脑发热,企图趁蜀军回撤来个追击战,诸葛亮何其人也?蜀军是撤退,不是逃跑,于是将计就计,设好了埋伏圈,大败魏军,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 二伐中原虽然没有取得领地,但小胜魏军,比起第一次略有进步。 时隔不久,诸葛亮总结了两次北伐的经验教训,再次吹响了出征的号角,开始了第三次北伐。 这次进攻的目标是距离蜀汉大本营较近,位处汉中西北的武都郡和阴平郡。 由于前两次攻城都是被魏国援军反击,诸葛亮汲取教训,这次换了个打法,明面上围城攻坚,暗地则是派主力解决外围的援军,通俗来讲就是常说的“围城打援”,重点打击目标就是援军。 果然,魏军在赶去增援的路上被蜀军抄了后路,溃败而逃,前方围城的蜀军没怎么费劲就取得了两郡。诸葛亮没有乘胜追击,而是选择了退兵,见好就收。第三次北伐时间短,收获大,蜀国上下皆是喜气洋洋。 魏国西部地区三番两次被蜀军征讨,诸葛亮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吃了瘪的魏国大将军曹真怒了,“来而不往非礼也”,曹真打算给蜀国来个反击,于是联合张郃、司马懿组成三路大军杀奔西线。 诸葛亮对此早有准备,在魏军的必经之路上提前修建了堡垒,严阵以待,等着魏军到来。 或许是曹真出门前没看黄历,大战还没开始,魏军赶上了一场马拉松式的大雨,秋雨绵绵不绝,连着下了十几天,魏军在荒郊野岭被淋了个透心凉,负责运输补给的粮队也被这少见的鬼天气折磨得苦不堪言,官兵上下怨声载道,哪里还有心思打仗,纷纷要求退兵,士气如此低落,强行进攻是不可能了,曹真无可奈何,只好下令撤兵。孰料负责断后的部队在途中和蜀军大将魏延不期而遇,被打得丢盔卸甲,溃散而逃。 魏国此次反击不但没有任何收获,反而损兵折将,曹真“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碰了一鼻子灰,焉能不恼,回国不久便一病不起。 此时的东吴孙权已经正式称帝,诸葛亮一如既往地坚持联吴抗曹,对外结好孙权,对内修整内政后,诸葛亮马不停蹄,亲率大军,开始了第四次北伐。 不同以往的是,这一次,诸葛亮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厉害的对手,那就是司马懿。
读《三国》,聊历史(72)五伐中原 诸葛亮一伐中原无功而返,略作休整后再次出兵,
历史庆有餘
2025-02-07 09:46:50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