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故宫失散于东北的书画珍品陆续出现在北平的古玩市场。 这些珍宝,都是从溥仪那里流出来的。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溥仪蛰伏天津张园,靠出卖故宫字画文物,维持日常开销,后来他去了东北,据说被他迁移出宫的历代书画珍品有1200余件散失于长春、通化一带,京城古董商人趁机半捡漏半抢收,弄去不少。 当时,古董商人马霁川手里好东西最多。 这姓马的很贼,在京城放出风之后,他一边选出既真又精的珍品偷偷运往上海,伺机转手卖给洋人,获取重利;一边又在真东西中掺假,凑了二十件,想卖给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请张伯驹、张大千等人鉴定,最后收购了五件真迹,但传说中的稀世珍品并不在其间。 张伯驹看出其中猫腻后,驱车直奔马霁川家中,开门见山地问: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不是尚在你手里? 马霁川并不遮掩,直接开价:张爷的脾气在下知道,今日亲临,恐怕非收不可,我若卖给别人得一个整数,张爷只要出800两黄金,无价之宝就是您的了。 800两黄金,这是天价。 张伯驹虽是民国四公子之一,但因为收藏历代真迹,早已囊中羞涩,这个数目即便毁家也是难以凑出来的。 为了阻止马霁川将《游春图》卖于洋人,同时打压他“趁火打劫”的奸商气焰,张伯驹动用在京城古玩界的全部人脉,给马霁川施压,最终迫使对方以220两黄金的价格转让此件国宝。 为了凑220万黄金,张伯驹将居住多年的弓弦胡同张家大宅(原清末大太监李莲英的宅子),作价两万一千美元,卖给了北平辅仁大学,最终兑换出220两黄金。 哪知道,在付款的时候,马霁川又故意刁难,借口金子成色不好,要再追加20两黄金。 此时的张伯驹已经山穷水尽,幸得爱妻潘素义卖压私人首饰,这才凑出20黄金,拿下《游春图》。 国民党元老张群得知张伯驹收了这一稀世国宝,差人送函,表示愿以500两黄金入藏《游春图》,张伯驹不惧权贵,提笔复函:“伯驹旨在收藏,贵贱不卖,恕君海涵。” 张伯驹一掷千金收藏国宝级字画,大概始于1937年从郭葆昌手中购得李白的《上阳台帖》,此后多年,为了历代国宝字画,散尽家财不说,各种磨难,比如遭绑架,宁留字画不要命,北平沦陷后,夫妇俩千里护宝出京城等等,他也是经历不少。 以上卖家宅藏《游春图》不过是他藏宝护宝的一个缩影。 对此,曾有人评说,即便民国多大师,真名士,但毁家为国收藏,不计利益,张伯驹站在那里,恐怕无人敢站在他前面。 转眼到了1953年,康生奉主席旨意发起“现代京剧”,亲自拜访张伯驹,要张牵头。 张伯驹名士真性情,不懂政治,见康生有收藏的雅趣,便将自己收藏的国宝拿出来,请康生欣赏。不料,康生提出将“看中”的几样借回家欣赏,张伯驹书生意气,没有多想,当即一言驷马。 然而,到了约定的归还之日,康生却逾期不还,张伯驹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先是反复追讨,后又到处托人,送礼,将此事报告给了周公。 周公找到康生,自称要借来,意在提醒康生归还。 就这样,张伯驹把康生得罪了,为后来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关于张伯驹向康生追宝,有人评价说,这是旧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独立、天真、对权贵不媚不惧,黄炎培也做过这件事。 黄炎培有王羲之真迹,被主席借去欣赏,约好一月奉还。但是,刚过一周,黄炎培便打电话催问,一月期满后,主席命人用木板将王羲之夹好,于子夜零点准时送还。据说,当时主席说了一句话:“黄炎培,算不上朋友,但算个英雄。” 主席说黄炎培算个“英雄”,说的是他有胆气,但要论收藏的格局,同样向私人追过宝的张伯驹,则比他宏大的多。 1956年,张伯驹将收藏30年的国宝级书画珍品:陆机的《平复帖》、杜牧的《赠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黄庭坚的《草书》等20多件国宝无偿地捐赠给了国家。 他说:“这东西虽是我出钱买的,但不归我一人独占。要让子孙后代欣赏,知道文化是什么,艺术是什么?” 这次捐赠后不久,张伯驹干脆又把《游春图》也捐了,李白的《上阳台帖》则赠送给了主席。 对于张伯驹的捐宝之举,很多人认为他太傻,就是个书呆子。 罗隆基就曾私下对他说,你真是书呆子。藏这些古代书画,珍贵得了不得。共产党,我看不在乎。主席每天接信岂止一万封,还记得你的信?你如果想一个位置,由我们推荐就行了,无须多此一举。 罗隆基认为张伯驹捐宝,有谋官之意,这个说法恐怕狭隘了。 但要说张伯驹捐宝,没有恐惧成分,没有向新朝示好的意思,恐怕也不客观。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捐宝,主要是对国家的大爱。 在这一点上,儒帅陈毅最理解,最欣赏张伯驹,不仅因此与他有了君子之交,更在他被打成右派的时候,于患难中向他伸出了援手,将他介绍到东北,做了吉林博物馆副馆长。 君子向来是投桃报李的。 后来,张伯驹将最后压箱底的共计30件古董字画,包括宋代杨婕妤的《百花图》全部捐给了吉林博物馆。 对于张伯驹尽捐其宝,有人说,他本应该赢得尊重、善待,可是他的晚景并不好,这是时代的悲剧,意难平······
抗战胜利后,故宫失散于东北的书画珍品陆续出现在北平的古玩市场。 这些珍宝,都是从
朋晟聊历史
2025-02-06 22:01: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