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陈纳德与他的“飞虎队”在中国声名鹊起,既抗敌亦逐利。抗战后,他非但未撤,反成立“中国难民救济总署航空运输公司”,后高价售予美国中情局下属公司,自任董事长。
辽沈、淮海战役中,陈纳德借航空队空投物资大发其财,收费高昂,近乎国民党军费半数。长春围城,其队虽空投物资,却常半空而归,前线士兵心生寒意。淮海战役时,飞行队空投不准,物资频落敌手,影响战局。
本欲小赚一笔的陈纳德,竟欲重组“飞虎队”,借美机美员参战淮海,欲再捞一把。然此念遭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坚决反对,认为此举无异于为行将崩溃的国民党政权火上浇油,恐累及美国。经司徒雷登力劝,陈纳德终打消此念,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陈纳德之行径,在那个特殊年代留下复杂而争议的一笔。他既为抗战出力,又于内战中逐利,其行为虽有历史原因,但显然违背道义与正义。其故事警醒世人,无论何时何地,正义与良心不可弃,莫为眼前利益迷失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