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爆发时,陈毅的公开身份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准尉文书,实际上是军校党组织负责人。由于仓促起事,军校党组织并没有接到上级关于八一起义的通知。 军校党组织依然执行原来的命令继续东征讨蒋,军校学生(黄埔六期)开赴九江,归张发奎指挥。军校八月二号从武昌乘船,沿江东下,八月四号到九江。 军校七八千学生坐了几十条船,浩浩荡荡,里面有七百多个党团员,还有很多党的同情分子。上级只是说中途可能有变化,要有应变的准备。 学生们坐船很分散,根本没有应变的部署。满长江都是船,哪个人坐在哪个船上都不清楚,连联系都不易办到,统一指挥更谈不到。 船到九江不准靠岸,张发奎的兵立刻上船缴械。下午,船才准靠岸。张发奎把学生集合起来讲话,他喊道:“国共分家了,CP站那边,国民党站这边,分一下,别误会。” 张发奎不好意思说左边右边,只笼统的喊那边这边。当然没有人站出去,还是都站在一起,张发奎也没办法。 当晚,陈毅召集开会商议了几条出路:1. 回家去搞农民运动;2. 连夜出发到南昌去和叶贺会合;3.还没有暴露身份的人,可以留在张发奎部。 大约有两百多人愿意留下,当时估计张发奎部一定要回广州,到了广州后他们再跟自己人会合。以后这两百多人,果然成了广州起义的基干。 军校学生被强行缴械,学生们对汪张的反动行径非常愤怒。登岸以后,七八千人走散了一大半,只剩下二三千人。这些走散了的学生,有个别人后来到了井冈山。 陈毅隐藏在军校特务连连部里面,特务连的环境较易隐蔽,连长肖劲是党员,三个排长都是同情分子。 排长们对陈毅说:“你是CP,我们今后是要合作的,一定不要自相残杀。你在我们这儿不要紧,只要上面没有命令,我们决不怎样你。上面要有命令,我们芝麻大的官也护不了你,你再走也不迟。” 但陈毅和肖劲身份暴露,决定去找叶贺。他们连夜出发从九江往东走,一夜走了三四十里。一路上农民协会的牌子都打烂了,土豪劣绅又横行霸道起来。 团练在路上武装盘查,遇到形迹可疑的人就抓。问他们干什么的,他们说当兵的,问他们到哪儿去,他们说回家不干了。旅店伙铺的大门紧闭,他们只好到山上树林子里休息一下。 天亮以后又走出六十里,慌乱的情况才没有了,可以买到东西吃,田里有人耕种。他们赶紧买了几件老百姓的衣服,换了便衣,在一个面摊子上打听到姑塘有船开往南昌。 他们乘船六号晚上到南昌。一到南昌才知道张发奎已经进了南昌,贺叶已经退走了,满街都是张发奎的兵。 从九江动身时,本来规定了几个接头的地方,但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根本不敢去问。贺叶究竟到哪儿去了,也不敢探听。好容易听人说,往临川抚州去了。 这时城里很紧张,他们没住处,不敢投店,也没熟人,非常危险,还是决定出城去追部队。出南昌十多里,到了一个渡口。船夫把船划到江心靠在沙洲岸边,这天夜里他们就睡在船上。 第二天,他们请船夫送到上临川的李家渡。沿路乱得很,很多团练流氓在路上盘查搜索,见人就问:“有没有表?卖给我。”也有掏腰包的。 路上碰到了几个军官,来自蔡廷锴的十师,蹲在路上吃西瓜。他们一打探,才知道八一起义后,蔡廷锴带着队伍反水,把一些进步的营连军官清出来送走了。 陈毅赶到临川,总算赶上了队伍,见到了周恩来、刘伯承,报告了对军校学生的布置。赣东有一股绿林武装,表示愿意接受贺叶的委任,条件是发他几百条枪,起义军可以派人去领导。 组织派陈毅和肖劲去领导这个绿林部队,但是到了临川,没见到绿林武装来接头,朱培德部杨如轩的兵开进了临川,在街上戒严抓人,再等下去很危险,他们赶紧出城。 刚一出城就被哨兵抓住了,说他们是CP,朱培德部大部是云贵人,陈毅说:“你是云南人,我是四川人,我们是同乡。当兵的讲那些干什么,CP又怎么样?共了你什么去了?”那个兵一听陈毅是四川人,就连说对不起,叫他们快走。 他们连夜赶了五十里路到宜黄,总算赶上了队伍。这次把陈毅派到七十三团做党代表,七十三团的前身就是著名的叶挺独立团。陈老总与这个团挺有缘,皖南事变后,这支部队成为新四军三师七旅。 起义军在会昌城外岚山岭歼灭钱大钧四个团,钱大钧部溃不成军,退到广东梅县一带去了。陈毅认为,起义军当时应该乘胜追击钱大钧并进攻广州,广东仅剩陈济棠的少许部队,极有可能打开局面。 但是后来起义军长途跋涉一个多月到汕头,给了对手以充裕的时间,钱大钧补充好了,黄绍竑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桂系和张发奎也联合起来了,敌军得以从容地在潮汕一带集结兵力。 另外,三河坝分兵也是败招,起义军共有十三个团,而桂系加陈济棠可以集中的兵力不过十七个团,双方力量差不多,起义军战斗力强,一定可以打败敌军,但分兵结果造成起义军被敌军各个击破。 朱总司令那时说,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大革命失败了,不勉强,只要有两百条枪,我就有办法。起义军最后剩余的八百多火种,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上了井冈山。
南昌起义爆发时,陈毅的公开身份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准尉文书,实际上是军校党组
海天历史
2025-02-06 10:33:20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