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锁开灯”,亮化倡议不该变成权力任性的闹剧 春节期间,山西大同的“撬锁开灯”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当地街道为营造节日氛围,发布《古城亮化倡议书》,倡议古城内商业门店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室内室外“彻夜亮灯”。然而,有商户未按要求执行,执法者竟撬两道锁闯进店铺开灯,这一行为瞬间冲上热搜,引发舆论哗然。 从事件本身来看,街道的初衷或许是为了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让城市在春节期间更加璀璨绚丽,吸引游客,提升城市形象。而且,据报道政府还承诺会补贴商户额外产生的电费,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商户的利益,初衷看似是好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仅仅是一份倡议书,倡议书的本质是倡导和建议,并非具有强制力的命令。商户有自主选择是否响应倡议的权利,而执法人员却将倡议变成了强制执行,这显然是对权力的滥用和对商户权益的侵犯。 执法人员撬锁进店开灯的行为,往轻了说是滥用职权,往严重了说已经涉嫌违法。店铺属于商户的私人经营场所,商户对其拥有合法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在未经商户同意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强行撬锁进入,不仅损坏了商户的门锁,给商户造成了财产损失,还影响了商户的正常经营,这一行为直接侵犯了商户的合法权益。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种行为可能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即便店铺不属于住宅,不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但也不能成为执法人员随意侵犯他人财产和经营权利的理由。 更深层次地看,“撬锁开灯”事件暴露出了某些地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权力越界与形式主义问题。为了实现所谓的“亮化工程”,一些工作人员不顾实际情况,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将“倡议”变成了“强迫”,完全不考虑商户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涉事商户并非不配合,已经打开了门外灯和门头灯,但工作人员仍大半夜要求闭店休息且家中有刚出生未满月孩子的商户到店打开所有灯,在商户拒绝后,甚至出言威胁并上门撬锁,这种行为无疑是权力任性的表现。这种过度追求“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做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还违背了城市管理的初衷,损害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当地相关部门在回应此事时,称“确实不合适,正在处理”,这样的回应未免显得轻描淡写。“撬锁开灯”绝不是一句“不合适”就能简单带过的,它反映出的是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果不严肃对待,深入调查,彻底整改,类似的问题很可能还会再次发生。 这一事件也让我们联想到蛇年春晚上的小品《花架子》,小品中所讽刺的基层工作中层层加码、摆花架子、不做实事的现象,在现实中得到了印证。“撬锁开灯”就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是“唯上不唯实”的病态逻辑和畸形政绩观的体现。在城市管理和基层工作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而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政绩,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这起事件进行严肃处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给商户一个满意的答复和合理的赔偿。同时,要深刻反思事件背后所暴露的问题,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杜绝类似的权力越界和形式主义行为再次发生。城市治理需要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社会氛围,让城市的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
“撬锁开灯”,亮化倡议不该变成权力任性的闹剧 春节期间,山西大同的“
湖南物理杨杨
2025-02-06 07:11: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