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邀侄赴台搞学问,傅乐焕拒邀留陆搞建设

乾坤见史 2025-02-05 14:24:34

1949年,新中国即将诞生,到处都充满了变革的气息。这时候,学术大佬傅斯年急匆匆地找到侄子傅乐焕,说:“小子,快收拾行李,咱爷俩去台湾大学继续搞学问!”傅乐焕一听,却摇了摇头,坚定地说:“叔父,我想留下来给新社会添砖加瓦。”

傅乐焕这家伙,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他从小在山东聊城长大,家里虽不算富裕,但学问氛围浓厚。傅斯年这个五四运动的老牌学生领袖,一看侄子有出息,立马把他接到北平,还给他找了北大的历史学老师,连陈寅恪这样的牛人都给他当导师。傅乐焕也挺争气,毕业后进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在辽金史研究这块地界上混得风生水起。

可当傅斯年邀请他去台湾时,他却选择了留下。在海外留学时,傅乐焕接触了左翼思想,被新中国那股子希望和变革的气息深深吸引。他觉得,要想给国家社会出点力,还是得留在大陆这片热土上。

回到北京后,傅乐焕那是忙得热火朝天,挑起了达斡尔族民族识别的大梁,又一头扎进了《满族简史》的编纂里头,还兼职给《中国历史地图集》画画地图。可命运这家伙老爱跟他开玩笑,文化大革命那阵风一吹,傅乐焕就因为和傅斯年的亲戚关系被批斗,最后实在受不了那折腾,跳湖自尽了。

傅乐焕这辈子啊,前半生给国家发光发热,后半生却成了政治风浪里的悲剧。

0 阅读:7
乾坤见史

乾坤见史

乾坤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