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执行,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上)摘自小知认知洞执行的本质,从来就不

姬锋 2025-02-05 12:43:43

《毛选》:执行,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上)

摘自小知 认知洞

执行的本质,从来就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

这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差别,而是思维方式的天壤之别。

执行,一定要以结果为导向

毛选里有句话说得特别一针见血:"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

这句话直接道破了执行的本质: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

看起来就多了一个"成"字,实际上却暗藏玄机。

我在写作训练营里经常问学员一个问题:"你希望写作给你带来什么?"

有意思的是,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有人想写出爆款文章,有人想通过写作实现副业收入,还有人想借写作自我疗愈。

但问题是,想写爆款,光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就够了吗?

想靠写作变现,有没有研究过市场需求?

想要自我疗愈,每次写完有没有认真感受内心的变化?

再举个例子。

很多人给自己定了个"一年日更365篇文章"的计划。

看着很励志,对吧?

但如果是我,我会先问自己,写这么多文章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刷存在感?

是为了提升影响力?

还是仅仅为了完成一个数字游戏?

你可能会说:"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啊!"

可是,当你已经坚持写了100天、200天,阅读量却依然可怜巴巴,是不是该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

我就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有个学员小周,之前也是死磕日更,写了整整半年,粉丝数却始终在500左右徘徊。

后来他转变思路,不再一味追求数量,而是开始研究目标读者的痛点,打磨文章的标题和开头,研究爆款文的写作逻辑,建立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个月后,他的一篇文章突破了10万+,粉丝也从500涨到了2万+。

你看,同样是执行,一个是盲目地做事,一个是有的放矢地做成事。

差别就在于:你是否时刻紧盯着结果?是否在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

正如教员所说:"工作要有计划,要有中心。"

执行也一样,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要时刻对标结果,把事情真正做成。

执行,一定要发自内心

毛选里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多么犀利的一句话。

真正的执行,绝不是喊喊口号、立个flag就完事,更不是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做成什么样都无所谓。

而是要发自内心地想把这件事做成。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我自己的一段经历。

以前的我特别讨厌做饭。每次父母或女朋友让我下厨,我就把它当成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像个机器人一样,她们说什么我就照做什么,脑子里却在想着其他事情。

你能想象那时我做出来的饭菜是什么味道吗?

难吃得连我自己都不愿意尝第二口。

挨骂是家常便饭,但我还觉得委屈:我不是按照你们说的做了吗?

后来我转念一想:写作是一种内容创作,做饭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创作呢?

两者本质上都是在创造美好的体验。

写作是用文字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感动,做饭则是用食物给亲人带来温暖和享受。

想通这一点后,我忽然对做饭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那以后,我不再把做饭当作任务,而是当作一次创作。

每次下厨,我都会思考:这道菜要怎么做才能让家人感受到惊喜?色香味该如何搭配才能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我做的很多菜都被朋友说不亚于饭店大厨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真正享受做饭的过程,享受看到家人满意的笑容。

你看,同样是做饭,心态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

执行也是如此,只有真正投入内心,才能激发出最大的创造力,把事情做到极致。

与其被动地完成任务,不如主动思考如何把这件事做到最好。这才是真正的执行者该有的心态。

0 阅读:0
姬锋

姬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