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执行,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下)
摘自小知 认知洞
执行,一定要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说白了,就是马克思列宁通过实践获得结果后的经验总结。
很多人都知道教员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但他学习的方式,却鲜为人知。
教员不仅仅学习马克思列宁说出来的东西,更注重学习他们没说出来的东西。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要学习他们是如何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
当时的具体场景是什么样的?
我们现在的条件又是什么样的?
他们那里适用的方法,是否也适合我们?
用教员的话说,我们要带着唯物辩证的思维去学习。
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更要把握其特殊性。
而最关键的,往往是那些连经验者本人都没意识到的"隐性知识"。
什么是隐性知识?
举个写作领域的例子。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写作课程,但真正能写出爆款的人却很少。
为什么?
因为大多数人只学习了那些明面上的知识:如何选题、如何写标题、如何构思框架...却忽视了最重要的部分。
我的朋友小豪能在4个月内做到 20万+粉丝,靠的就不是简单地学习课程。
他每天都在研究爆款作品,从选题到标题,从开篇到结尾,甚至连遣词造句都要琢磨。
他发现,爆款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作者没说出来的"潜规则"。
为什么这个话题偏偏在这个时间点爆发?
为什么同样的内容,这个表达角度特别戳人?
为什么这个细节的处理特别打动人?
这些都是课程里学不到的隐性知识。
正如教员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向高手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挖掘那些未被言说的经验和智慧。
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也是真正的执行力。
执行,一定要推倒自我高墙
执行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遇到困难和卡点是必然的。
但如果你认为最大的阻碍是外部困难,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教员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真正阻碍我们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内心冒出来的自我ego。
这个ego,说白了就是我们遇到问题时,内心产生的各种自我保护念头和情绪的集合。
有些人把它叫做"小我"。
虽然叫"小我",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它却是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
就拿我的写作学员来说。
当他们遇到写作瓶颈时,内心的小我就开始作祟了:
"我已经认真听课了,为什么作业还是写不好?"
"可能这个课程不适合我吧..."
"我的基础太差了,还是放弃吧,别浪费时间了..."
这些念头一冒出来,负面情绪就接踵而至。
念头和情绪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内耗。
他们把80%的精力都耗在了自我怀疑上,却忘了最重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稻盛和夫说过一句话:"成功不要有无谓的情绪。即使你抱怨再多、委屈再大,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这才是一个成熟人该有的心态。"
这让我想起教员说过的:"矫枉必须过正。"
如果你真的想在执行中拿到结果,就必须先推倒内心的这堵高墙。
当我的学员们放下内心的自我保护,专注于解决问题时,事情就开始有了转机。
有的人从写作困境中突破,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写作风格,还有的人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爆款。
所以,真正的执行者,不会被困难吓倒,更不会被自己的ego困住。
他们懂得,最重要的不是抱怨和自怜,而是直面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这才是真正的执行智慧。
掏掏心窝子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执行不是简单的努力,而是智慧的积累。
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总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时,不妨问问自己:
我是在做事,还是在做成事?
很多人把自己感动哭了,但感动不能当饭吃。
与其沉浸在"我很努力"的自我安慰中,不如静下心来想一想:
我的执行是否真的对标了结果?
记住,你不是一个任务机器,而是一个创造结果的人。
当你开始关注结果,而不是过程;
当你开始享受创造,而不是完成任务;
当你开始突破自我,而不是设限自我的时候,
你就真正理解了执行的深层含义。
这才是真正的强者之路。
在这条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在经历着同样的蜕变。
我是小知,一个致力于用 AI+写作的方式 10 倍撬动个人影响力的创作者。
如果你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破局之路,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