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问鼎计划 美國航太週刊在最新一期對中國試飛的兩種新戰機進行了評估
首先是成飛的「三發機」,估計其重量超越F-
111的9萬磅,可能與Su-34的10萬磅相當(比Su-
27多出25%),或是更重,代表其任務應該是轟炸機。其採用三引擎的原因可能有三:
推力不足,目前中國推力最大的戰機引擎:渦扇-15的推力約為4萬磅,安裝在重量8萬磅的殲-20上,但新機估計超過10萬磅。
不過這理論有個盲點就是轟炸機的推重比不必這麼高,以F-
111為例,其最大推力僅3.7萬磅,但最大起飛重量達到9.2萬磅。所以要嘛是三發機的重量比10萬磅還要大出許多,要嘛是有其他原因需要接近一的推重比。
第三具引擎可能只用在需要最大推力的起飛與衝刺階段,巡航時關閉以節省燃油。不過要注意引擎就算沒耗油也是(很大的)呆重。
提供比現有戰機更大的電力與冷卻功率,對岸網友有找到一些論文提到這件事。
週刊訪問了YF-23的構型設計師Darold
Cummings,他指出機背進氣孔頂多只能用在10度以下攻角,這代表三發機不像是需要戰機等級的機動性
瀋飛的「拉姆達機」則估計體型與Su-
27相當,較「三發機」來得小。不過Cummings指出拉姆達翼會導致升力中心往後,所以前機身需要產生更大升力來平衡,例如YF-
22前機身的「脊邊」(Chin),或是X-
45A無人機的舉升體。但瀋飛「拉姆達機」的前機身看起來相對傳統,推測其可能需要向量噴嘴來維持機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