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传》,有一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弄不明白,那就是武松为什么叫“行者”。

冷玉看文化 2025-02-04 23:46:56

关于《水浒传》,有一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弄不明白,那就是武松为什么叫“行者”。 众所周知,武松于景阳冈打虎一战成名,后来又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称雄二龙山,端的是真英雄、真豪杰、真好汉,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 按理说,像他这样的厉害角色,应该有更加响亮、更加威武的名号才是,可他为什么非要叫“行者”呢?难道这两个字对他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现分享出来,请大家指教一二。 武松这个人之所以受人敬仰,不光是因为他武功很高,更是因为他重情重义。 他对丑陋而贫穷的哥哥不离不弃,对妖娆而放荡的嫂嫂尊重有加,甚至还因为押解他的公人路上对他不错而不忍加害,这都说明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是一个把亲情和友情看得比天还高、比地还厚的人。 自从他哥哥死后,他就失去了能够呵护他、抚慰他、温暖他的亲情,彻底成为了一个无人关心、无人过问的孤家寡人,此时,他的外表虽然是坚强的,但内心却是伤感的、孤独的、急需要抚慰的。 而就在他孤苦无依,最需要亲人关心和关爱的时候,张青和孙二娘夫妇出现了。 当他杀死张都监、张团练被朝廷追捕时,张青夫妇挂念他的安危,通过快活林的客商到处打听他的消息; 当他打算投奔二龙山落草为寇时,孙二娘担心途中被官府发现,细心为他化装、掩饰,将他扮作头陀模样。 他们的关心和关爱,就像一剂抚平伤口的灵丹妙药,让饱受残酷现实摧残的武二郎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从而重新燃起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他们的出现,对武松来说,无异于在黑暗中看到的一盏明灯、在悬崖下抓住的一根绳索、在极 饿时捡到的一个炊饼,是那么的及时、那么的亲切、那么的宝贵,令他永生难忘。 打那之后,他再也没有换下孙二娘亲手给他穿上的那件头陀衣服,成为了一名“行者”。 其实,他并不是想当“行者”,也并不是舍不得那件头陀衣服,而是放不下张青、孙二娘如兄嫂般的爱。 这就是我们有情有义的武二郎,他无论成仙成佛,还是为魔为妖,都不会忘记那些对他好的人。 因此,他叫“行者”,也愿意叫“行者”。

0 阅读:37
冷玉看文化

冷玉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