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5年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打破偏见”的话,如今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就是

娴娴爱吃瓜 2025-02-04 22:51:49

如果说5年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打破偏见”的话,如今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就是“文化自信”。

从画面到特效,从笑点到剧情,从立意到内涵,《哪吒2》无一不精,无一不彩!

【画面特效】

非常震撼!这是一部光看画面就能值回票价的电影,看之前就听说预告片放出来的特效镜头不足全片的几分之一,今天看下来,果然如此,画面特效镜头多、质量高,只能用“唯美艺术”“应接不暇”“震撼人心”来形容。

其中尤其要大大地夸一下全片的动作设计,精彩动感、细致真实又富有想象力,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它本来可以全以“对气功波”的形式堆堆特效来解决的(此处点名某“武侠”片),但它依然传承了那个黄金年代的老派动画片对于“动作质感”的质量要求,它真的,我哭死。

【剧情笑点】

个人观点依旧与5年前相同,与其称为“喜剧片”,不如称为“剧情片”更为贴切。

《哪吒2》并不如同《大鱼海棠》《姜子牙》《杨戬》等之类是一部光靠画面特效卖座的电影,它所有的画面都是为了剧情服务的。

情节跌宕起伏、动人心弦、包袱密集、节奏紧凑,内容干货十足、毫不掺水、让人欲罢不能、毫无尿点。

剧情反转出人意料,颇有推理小说中“叙诡”的手法韵味,建议不看相关影评剧透,以获得完整生动的观影体验,我自己就是看了太多的影评分析,所以对相关剧情转折有了心里预设,导致观影乐趣大大降低。

笑点张弛有度、节奏紧凑、众生平等(百姓、妖族、阐教、龙族等各个阵营均有笑点),剧情底色是厚重的,但呈现效果是乐观的,颇有一些“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立意内涵】

继前作指向人与社会的“打破偏见”的核心内涵,本作的立意更加深厚,在“讲好一个故事”的基础上更难能可贵地“讲好了我们的故事”:

从物件的象征——绿牌(绿卡)、天元鼎(美元)、玉虚宫(白宫)、根深蒂固(金钱树)……

到人物的象征——秉持不同观点的十二金仙(左中右派);相信阐教仙人的申正道(曾经迷信“彼岸灯塔”的精英们);好吃懒做怠惰不堪的阐教小辈(在“快乐教育”下无法支撑起帝国发展的底层民众)……

再到势力的象征——里挑外撅视众生为鱼肉、请客斩首收下当狗的阐教(欧美);曾经作为反抗的首领却一退再退终究无路可退的龙族(大毛);曾经反抗却终究被磨灭心气选择投降的三大龙王(东欧)……

那么,“我们的故事”是什么呢?是“哪吒”的故事,更是“我们”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对于“原罪”的不服,有将要“成魔成仙(姓资姓社)”的迷茫,有面对“同行同志同乐者”的不亦乐乎,有万千仁人志士的牺牲,有坚守正道的矢志不渝,终究凝聚成一句“小爷是魔,那又如何”的自主自信——仙魔之争并非善恶之争,而是利益之争。

【观众反馈】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饺子导演能将如此厚重的指向文化自信的价值立意作为内涵核心,支撑起起承转合的情节架构,填充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内容,外化于精彩绝伦的画面表达,展露为扣人心弦的亲情友情。它不是口号,不是噱头,不是卖点,不是主旋律,它是人人都爱看的“一个好故事”,它是人人都能看得进去的“我们的故事”。

买票时各店各厅售票全红,入场时全场爆满,观影期间鸦雀无声(包括不少的孩子),结束后依依不舍赞不绝口。

表层看画面特效,中层观故事剧情,深层察价值内涵;孩子看哪吒敖丙,成人忆本朝本国……男女老幼各有所爱,《哪吒2》是一部真正老少咸宜的全年龄向电影,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期待】

如果说“阐教”代指的是欧美,那么全程未出现的元始天尊又是什么定位?即将到来的“封神大战”中的截教又是什么定位?下一部的内核、剧情又是什么呢?期待饺子的呈现!

0 阅读:47
娴娴爱吃瓜

娴娴爱吃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