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万到十万:我的股市逆袭手记 我盯着账户里跳动的数字,手心沁出的汗把鼠标都浸湿了。2021年12月1日14点45分,当宁德时代突破370元关口时,持仓市值终于冲破了六位数——距离我拿着1万块懵懂入市,正好572天。 初入炼狱(2021年9月-2022年1月) 记得第一次买股票是在公司楼梯间,同事老张叼着烟说:“医疗ETF现在就是送钱,疫情早晚反复。”我看着账户里辛苦攒下的十万元,闭眼点了买入一万元。第二天大盘暴跌5%,账户瞬间少了600块,那晚我蹲在出租屋厕所查了27次净值。 后来跟着某大V做短线,每天开盘就像打仗。9点15分集合竞价挂单,10点准时盯盘口吃单量,14点45分准备做T。有次追涨元宇宙概念股,在中文在线18.7元全仓杀入,结果碰上监管层点名,三天亏掉35%。最惨时账户只剩6200元,连楼下煎饼摊老板都劝我“年轻人别老玩手机”。 觉醒时刻(2022年春节) 除夕夜看着满屏绿色,我翻开了《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当读到“华尔街没有新鲜事”时,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过是重复着韭菜的经典死法。那个春节,我做了三件改变命运的事: 1. 建立交易日志:用Excel记录每笔买卖的原因,标注情绪状态 2. 拆解龙虎榜:整理章盟主、方新侠等游资的操盘手法 3. 死磕技术指标:把MACD底背离、RSI超卖信号做成手机壁纸 三月的倒春寒里,我在省图书馆抄完《日本蜡烛图技术》的118幅图解。当看懂“早晨之星”与“乌云盖顶”的区别时,窗外的玉兰花正好落在我画满箭头的笔记本上。 绝地反击(2022年4月-8月) 四月底大盘跌破2900点,我却嗅到了机会。通过对比发现:新能源汽车板块的PEG普遍低于0.8,而宁德时代Q1装机量逆势增长156%。4月27日,当60分钟线出现三重底背离时,我果断加仓全押在四百元一股的宁德时代。 接下来的五周,账户像坐上了火箭。每天收盘后,我蹲守产业链调研纪要:锂矿拍卖价格、六氟磷酸锂库存、CTP技术迭代进展。6月8日股价突破450元时,严格按照交易计划减仓30%,用盈利部分在回调到430元时加仓。这个“利滚利”策略,让本金在三个月内翻了1.8倍。 系统进化(2022年9月-2023年1月) 中秋节前,我的止盈策略救了命。当时光伏板块集体狂欢,看着锦浪科技三天涨20%,却在突破前高时忍住没追——分时图上量价背离太明显。果然节后首日板块暴跌7%,而我的自选股里,只有提前布局的储能概念股固德威在逆势飘红。 十月份建立起五重风控体系: - 单票仓位不超过30% - 总资产回撤5%强制减仓 - 分时量比不足1.2不进场 - 避开财报披露窗口期 - 尾盘半小时不做决策 这些纪律让我躲过十月底的“白马股连环杀”。当茅台单日跌8%时,我的账户正在充电桩概念股盛弘股份上吃着15%的涨幅。 终局之战(2023年2月-4月) 春节后的ChatGPT狂潮中,我选择冷门的数据要素板块。通过拆解深城交的机构调研记录,发现其智慧交通数据资源被严重低估。2月13日,在25元位置建仓,设置20%移动止盈线。当股价在3月2日触及30元时,果断卖出转战AI芯片。 这次跨板块轮动堪称教科书:寒武纪从68元启动,我通过30分钟布林带收口判断变盘节点,在突破75元时重仓杀入。4月17日股价冲高到136元,账户总值终于突破10万大关。清仓那刻,交易软件上的曲线完美复刻了《缠论》中的第三类买点。 写在交割单背后 现在我的手机锁屏不再是K线图,而是手写的十二字箴言:“看大势,顺周期,守能力圈,断舍离”。上周新来的实习生问我秘诀,我打开电脑里的文件夹——37份个股深度笔记、89篇产业链研报精读、214条交易反思记录在晨光中闪烁。 股市终究是认知的提款机。当你能在众声喧哗中听见产业浪潮的轰鸣,在血流成河时看到错杀价值的微光,那串跳动的数字自然会找到该去的方向。
从一万到十万:我的股市逆袭手记 我盯着账户里跳动的数字,手心沁出的汗把鼠标都浸
投龙快刀
2025-02-04 22:08:3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