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年,李渊攻破长安后,要将李靖斩首,谁知,当刽子手挥起大刀向李靖砍去时,只听李靖大喊道: “唐公兴起义兵,本是为天下除去暴乱,怎么大事尚未完成,就要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吗?” 李靖这一嗓子下去,中气十足,刽子手刚刚挥起的大刀不由自主地缓缓放了下去。 李渊也被这句话镇住了。 因为这句话直接将了李渊一军,而且句句在理。 首先,李靖的第一句话是在恭维李渊。 李渊为什么要杀李靖,就是因为李靖发现李渊要起兵谋反,所以急忙赶去向隋炀帝报告,结果因为天下大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前往江州的道路被阻断,他因此滞留在长安。 李渊攻破长安以后,对于李靖这种打算告密的人,当然是要杀的。 但李靖现在喊出的这句话,让李渊有点不好意思再杀他了。 他喊出的第一句话,说李渊是”兴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的正义行动,这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先把李渊放在了一个正义的形象高位。 接着第二句话,“大事尚未完成,就要因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吗?” 这是将李渊一军。 我们来解释一下,既然你李渊兴起义军,为天下除暴乱,是正义的事业,而我李靖是一个壮士,你难道事业尚未成功,就要杀了我这个壮士吗? 如果你李渊今儿个杀了我,那么就会寒了天下壮士之心,将来谁还敢来投效你? 不仅如此,你李渊还会背上一个“害贤”的骂名,到时候恐怕你这起兵反隋的大业是无法成功了。 李渊听完以后,顿时就没法再继续对李靖下手了。 因为站在李渊的角度,他刚刚起兵,打出的旗号就是为天下除暴乱的正义行动,如今若是因为私怨而杀了李靖,那天下人该怎么看他?谁还敢再来投奔李渊,为他效力? 最关键的是,李渊以及一旁的李世民都看出来了,眼前的这个人的确是个贤才。 首先,李靖临危不乱,刽子手都提着刀要砍他头了,他还能如此从容地喊出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甚至仅凭这么一句话就将了李渊一军。 这样的人,临危不乱,而且思维清晰到令人刮目相看。 要知道,这种刀架在脖子上的情况,要换做一般人,早就吓得惊恐万分了,哪儿还有心思不慌不忙地喊出这么有道理的一句话。 可见,李靖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这时,李渊也犹豫了,有了这番话,他也不好再对李靖下手,但就这么放了吧,他似乎又有点不甘心。 好在关键时刻,李世民开口求情,李渊于是借坡下驴,抓住李世民递过来的梯子,放了李靖,随后便将李靖划归李世民帐下效力。 就这样,李靖和大唐的故事从此开始。 此后,李靖先是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出谋划策,贡献颇多。 不久之后,李渊将其调到南方战场,对付盘踞在南方的萧铣政权,此时的李靖开始亲自在一线用兵,多次以妙计破敌。 接着,李靖献上攻灭萧铣的十大策略,令李渊大开眼界,随后便任命李靖为三军统帅。(李孝恭挂帅,李靖实际指挥) 在李靖的指挥下,唐军势如破竹,一举灭掉萧铣,随后李靖继续南下,连下九十六州,得民户六十余万,抚定岭南,为李唐打下半壁江山。 唐朝统一天下后,李靖再为大唐灭两个敌国。 贞观三年,李世民以李靖为统帅,率领六路大军进击东突厥,一战将其攻灭。 贞观九年,李世民再以李靖为统帅,挥师讨伐叛乱的吐谷浑,李靖一路进击,攻破敌军,一举灭掉吐谷浑。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重,走到生命尽头。 此时的李世民同样病重,也走到了生命尽头。 但李世民担心李靖的病情,竟不顾自己重病之躯,硬拖着病体,前去探望李靖。 当看到李靖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面容憔悴时,李世民鼻子顿时一酸,眼泪一下就掉出来,随即说道: “公乃朕平生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在李世民看来,李靖不仅仅是个臣子,还是他的故人,是朋友,一个人能在皇帝心目中有这么重要的位置,李靖可以瞑目了。
617年,李渊攻破长安后,要将李靖斩首,谁知,当刽子手挥起大刀向李靖砍去时,只听
雁芙说历史
2025-02-04 12:27:52
0
阅读:58
不该来
瞎扯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