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西医: 5床已经在我们抢救室住了3个多月,来的时候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吹着呼吸机到后来神志转清,又因为5床长期患有多系统萎缩,呼吸功能在这次出血的打击后变得需要长期呼吸支持,所以我们不得不对她进行了气管切开。 这些都是在一次次交代病情后,做出的决定,家属总会反反复复的问同样的问题,但是5床才51岁,说实话,这个年纪,我们也不想让5床的家属轻易放弃。以至于家属的每次选择显得都那么犹豫不决。 5床能恢复到这种程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5床的家属当然是最不容易的,且不说医生与患者的家属共情,恻隐之心应当是为医者必备的品质。与5床家属的谈话,在这段时间也无形的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因为他早晚都会来送营养品,顺便与我们聊一聊5床的情况,5床吃的怎么样、现在是什么状态、用的什么药、效果如何等等各种问题,并且还会把护工师傅叫去出去再问点儿别的啥。 我们都很耐心的向5床的家属解答。直到有一天,5床的家属从手机上给我们看,他又想给5床买的某种营养品时,解锁完手机,手机录音程序映入眼帘,想必每个医生此情此景心里都会不是个滋味吧。 我们开始统一口径,甚至每次谈话时都要拿着5床的病历,生怕哪个化验数值、检查结果、用药情况说的与其他医生不一致,给自己或者其他医生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5床家属的印象,我们也开始有所改观,比如一个男人怎么能对女人那么好呢?就算5床出院回家了他也照顾不好;说不定哪天他就让停了呼吸机,等5床人没了转手就去法院告我们....... 再后来,我们对于5床病情的交代,几乎每天是病情稳定,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还是用着那些药,身体的各项检查指标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每顿饭护工师傅都喂得很好。 终于,在1周前,5床的家属说想把5床从我们的抢救室转到某康复医院继续住院治疗。患者转院在各医院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当听说5床要转院时,我们每个医生都松了口气。 甚至连护工师傅都高兴坏了,5床每天翻身拍背吸痰的事情,要耗费了他们太多的精力,并且5床的体型他们1个人是应付不了的,但是,最重要的是5床的家属和护工师傅们说话也录音。 5床转院前,家属前一天的上午和下午都来问我,第二天早上9:00救护车过来行不行,是不是还需要什么别的手续。我告诉他没问题,9:00前会把5床的东西收拾好,也会把5床的病史、检查结果、治疗情况详细的写一个出院小结交给对方医院,如果有什么需要询问的事情,对方医院也可以随时给我们抢救室打电话。几天来,这样的交代,我说了好几次。 下雨了,我真的怕因为下雨,5床的家属早上过来跟我说,再等等吧,这天气转走,怕是路上有什么危险,先不转院了。 早上8:45,家属和救护车如约而至,救护车能准时来,是因为,车是那家医院自己的救护车,专门负责转运患者用的,我早上还担心了一下,5床家属早上打120如果没有车,不知道又要等到什么时候。 和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坐在抢救室门口的椅子上,一见到我,就用最快的速度缓慢起身,眼角泛着泪光,什么也没说,双手抱拳作揖的动作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我赶紧过去,让他们继续坐下,这种谢,我受不起啊。 我告诉他们,再稍微等一下,人马上就出来。前来负责转运的救护车把他们的呼吸机卸下来时,我真的有些欣喜,因为那款转运呼吸机是北京急救中心的高级抢救车才配备的,也是目前国内医疗航空转运时最好的呼吸机,虽然5床要转去的那家医院刚建院不久,至少在设备上,不比我们这里差。 两位老人轻声的喊着5床的名字,时不时的擦擦眼角的泪水,他们坚持要坐在救护车后面的治疗舱,救护车舱门关上之前,他们用力对我说:谢谢,5床也用力的眨眼,与我告别。而此时,5床的男人,我们称之为的患者家属,已泣不成声。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何之前需要反复交代病情和治疗情况,毕竟5床的家属中除了1位爱她的丈夫还有更爱她的父亲、母亲,他们行动不便,只能通过听录音的来了解女儿的情况。 这几个月,5床陆陆续续换了一个又一个患者,并不是每个5床都能康复离院。至今我们也没收到关于5床的投诉或者纠纷。 今天,又下雨了,5床空着,我又忽然间想起5床,我不知道听了5床的故事,能有多少人会因为人到中年仍有爸妈的关爱而羡慕5床。 那两位老人,我仅能,时不时的在心里对他们说一声保重。我也想起那天,5床走之前,雨停了。总会有这样的故事让我相信,人若善良,老天爷都会帮你。
北京某西医: 5床已经在我们抢救室住了3个多月,来的时候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
地缘冲突舆美食
2025-02-04 09:54:42
0
阅读:1030
友友
医德,智体力,情商,伦理。也敬佩你的感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