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讲合肥立春习俗##合肥立春吃春面打春牛#】立春,俗称“打春”,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的到来,意味着春天拉开序幕,万物复苏的春季自此开始。吃春面、打春牛……2月3日,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理事萧寒向记者介绍立春的习俗以及合肥本地的立春民俗。
春朝大如年朝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一般在公历2月3日或4日。立有开始之意,立春也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指四季开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萧寒说,立春,是中国真正传统意义上“春节”。今人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情了。
“我国自古以农为本,农民根据季节掌握农时,所以重视此节。”萧寒向记者介绍,“一年之计在于春”、“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甚至有“春朝(立春日)大于年朝(正月初一)”之说。
萧寒表示,在民间,“立春”有迎春、鞭春、咬春、剪春花、贴春字、吃春饼、食春菜等习俗,表现的是欢庆春回大地、劝励农耕、祈求一年丰稳的主题。
吃春面,打春牛
“合肥民间在立春日时兴吃春面、春卷等应时食品。”萧寒向记者介绍,春面多家庭自制,即将面粉加水和均匀后揉成面团,再用圆木擀成薄面皮,然后切成细细的面条,下锅煮熟后盛起,多加葱花、蒜末,以显春来绿至的节气特点。
“春卷的特色主要在馅子。”萧寒说,立春日的春卷,多以新鲜荠菜和头茬新韭菜作馅,不仅味道清香,还给人春意盎然的新鲜感觉。
“旧时在合肥乡村,立春日通常要举行‘打春牛’活动。”萧寒告诉记者,“打春牛”本是皇家迎春的活动,但后来渐渐流传至民间,在流传过程中,繁琐的仪式被渐渐抛弃和忘却,并在其中不断融入符合当地生活生产习俗的内容。
萧寒说,合肥旧例,立春日当天,由村中地位高、名望重的老人装扮成“芒神”,手持春条(柳枝上加缠彩色纸的枝条),不断地打赶在场地上的耕牛,边打边唱道:“春交六九头,春条打春牛;打得春牛下田去,今年丰收不用愁。”俗称此可打掉老牛身上的懒气,鼓舞牛劲。在打春牛时,尚有锣鼓伴和,甚是热闹。
“在对春的祈愿同时,合肥老百姓也对春的到来有所‘要求’。”萧寒表示,合肥民间对立春交至时十分关注,最喜春打五九尾(冬至日后第五个数九日的最后一天),最忌春打六九头(冬至日后第六个数九日的第一天)。谚称:“春打五九尾,家家啃猪腿(兆示年景好);春打六九头,家家卖耕牛(兆示年景差)。”#初六送走坏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