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注意识别特殊情境,避免造成一个人因巨大心理压力而崩溃的悲剧 刚

用户良兄 2025-02-03 10:07:21

应注意识别特殊情境,避免造成一个人因巨大心理压力而崩溃的悲剧 刚才看到一个帖子,大家看后都纷纷指责法官,“不该那么判”!人们的指责对不对呢?由此,笔者还想到,人们应该注意识别“特殊情境”,避免造成一个人因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走向崩溃的边缘,酿成不幸和悲剧。 这个帖子是这样的,一个初中女生恋爱了,她在一个周末,趁父母外出不在家,将男生带回家,两人一起关上门在女生的卧室里做作业,其实还没做出越轨出格的事。不一会儿,女生的父亲回家了,看到门口一双陌生的男“鞋”,他心中顿时明白了几分,便去敲女儿的门,让她开门。屋里的两人顿时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女生先叫男生躲进衣柜,后又让他从外面的下水道管子那里顺着管子往下逃走。男生照办,谁知他失手跌落,从6层楼摔到地上,顿时血流如注,不治身亡。男生家人因此起诉女生的父母,要求赔偿50余万元。后来,法官判决女生家庭赔了男生父母将近50万元。人们都在帖子后面留言,说女生的父亲没错,冤枉出了一大笔钱! 这个案例,客观公正地说,是一个双输的局面,当事人中没人是有主观恶意、故意的,悲剧的发生也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人们同情女生家长,出了那么多钱,又没有什么过错,不免有些冤枉。 尽管女生父亲主观无过错、非故意,但其作为当事人,也是事故的一个责任人,本着责任共担原则,男生失去生命,男生父母失去了孩子,他不应该以经济赔偿的方式为男方分担一点损失,给予适当赔偿么?于情、于理、于法? 从吸取教训的角度,当一回事后诸葛,我们来分析一下女生父亲,是不是真的一点过错都没有呢? 在事发时,女生的巨大恐惧和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可以看出女生父母在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方面的缺失与疏忽大意,平时相互间也缺乏在特殊情况下积极有效的沟通方面的约定与默契,以致未成年的女生不知怎么应对与控制事态,而惊慌失措,手忙脚乱,酿成悲剧。 其实,女生的父亲完全可以有另一种处理方式。他可以在外面房间告诉女儿,“我出去了,到超市里买一点东西!”给女儿一个善后的机会,给男孩一个退场避免尴尬的机会。女生父亲可以通过关门的动作和声响告诉女儿“我真的出去了!”暗示女儿让男生出来,过后再与女儿进行沟通,温和地表达自己的关切、担心和意见。 这件事情的发生,根本上的原因,是女生父亲来不及认真思考,没意识到一个“特殊情境”已然生成!这个“特殊情境”,置身其中的人内心压力巨大,充满惶恐,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根本无法作出正常判断和行动,稍有不慎,便易酿成不幸和悲剧。 这种“特殊情境”,往往是由凶恶的犯罪分子以及比较专制或者不善沟通的家长,对当事人心理形成巨大恐惧所造成的。笔者曾亲眼目睹过这样的一个场景。本世纪初,在某传销队伍里面,一个女子聊到了一个陌生男孩(应该是个大学生),他来到了女孩搞传销的窝点,第二天早晨,当他打开自己的箱子时,那种恐惧感都很明显。传销队伍里,也特别注重消除刚到来“朋友”的恐惧感,恐惧感重、没消除,人也留不住。当天上午,女子带男生去听传销课,当她们几个人走到市教育局门口时,男生突然飞也似地跑进大楼里面,向里面的人求助,说他人身遇到危险!这种巨大的恐惧感一瞬间就突然爆发出来了。 对“特殊情境”,恐惧感,我们不能以己度人,轻描淡写地带过,而应多从对方角度去考虑。每个人的心理状况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也不一样。我们要学会多给自己,给家人,给相关的人降压,缓压,从根本上解决压力大的问题,并将压力调节到适当而合理的程度。 王良炬 2025年2月3日 北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