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邓稼先因工作调动,对妻子说:“以后这个家就靠你了。”谁知,28年后,他再次回家,却已物是人非。 邓稼先的妻子叫许鹿希,出生书香门第,是位大才女,父亲更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许德珩。 在许鹿希18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医科大,同时也结识了在北大学习的邓稼先。 两人可谓才女配才男,第一眼就对彼此产生了好感。 后来,也就是1950年,邓稼先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学成后,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这里的高薪待遇,选择回到大洋彼岸的祖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他的妻子许鹿希则是一位医生,在邓稼先毕业两年后,也顺利的从医学院毕业,进入了科研院所。 之后,两人情投意合,并于1953年举办了婚礼。 婚后,他们先后育下一儿一女,一家四口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白天,他们忙着各自的事业,到了晚上,他们做上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闲时散散步,一起逛逛公园。 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种美好竟会如此短暂,只有五年。 1958年,邓稼先被叫到钱三强的办公室:“我们要放一个大炮仗,组织上准备调你去做。” 接到工作调动的通知,邓稼先十分激动,他想:终于可以为祖国做贡献了。 然而,再一想家里,他这个“娃娃”博士又愁眉苦脸起来,不知该如何对妻子张口。 回到家后,妻子许鹿希明显感觉不对劲,于是问道:“你怎么了?” “我工作要调动了”,邓稼先回复。 “调去哪?” 邓稼先摇摇头:“不能说。” “那是去干什么?” “也不能说”,邓稼先仍摇头道。 “那总得有个地址,可以给你写信”,许鹿希有点着急了。 “这个也不行。” 话说到这,许鹿希也愣住了,瞬间哭的像个孩子,邓稼先看在眼里,但又不知道怎么去安慰。 本来是热闹的房间,此刻却像夜晚一样安静,随后,邓稼先说道:“这个家,以后就交给你了。” 邓稼先临行的前一晚,他们彻夜未眠,也聊了很多,好像这一别不知要什么时候相见似的。 天亮后,许鹿希早早的为丈夫收拾好行李:“你去吧,我支持你。” 也就是从邓稼先此刻迈出家门开始,许鹿希带着两个孩子,一家“三口”人的生活成了常态,而孩子的一切问题,邓稼先也无法帮忙。 此后,因为工作的事情,邓稼先也会回来,但时间非常不固定,甚至是深夜,许鹿希还会听到家里的敲门声。 他每次回来,许鹿希也不过问,两人只是短暂的说上几句话,就又如往常一样,像是没有来过。 可以说,等待、目送成了他们大部分情况下的交往方式。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爸爸呢?于是,他们便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怎么这么长时间还没回来。” 孩子们的疑问,许鹿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留下两眼泪,看着屋门,好像下一秒就能看到他推开门。 在另一边,邓稼先除了短暂的空隙会见到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在大西北罗布泊,正做着一项伟大的事业。 1964年10月16日,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数万计科研人员和官兵的努力下,下午3时,罗布泊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火球,我国首颗原 子 弹爆炸成功。 接着,又经过近三年时间,我国第一颗氢 弹也取得了成功,使我国的核事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85年,在核事业上奔走了二十多年的邓稼先,却突然回到了家,但这次他不是休假的,而是回来治病的。 他回到家的时候,瘦骨嶙峋,步履蹒跚,看上去非常苍老。 许鹿希本身就是学医的,她一眼就看出了邓稼先的身体状况,硬拉着他去做了体检。 谁知,结果一出来,却让许鹿希大吃一惊。 直肠癌!!! 原来,早先由于一次实验失败,而邓稼先作为总设计师,主动要求前去查看,却不曾想身体被辐射。而如今,他的身体也已到了不得不休息的时候。 可即使这样,许鹿希仍不知道丈夫在做什么,直到后来新闻的报道,她才知道丈夫做的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事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邓稼先基本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许鹿希没日没夜的守护着他,经常为他擦洗鼻子、嘴巴和耳朵里流出的鲜血。 在此期间,邓稼先先后做了几次大手术,但是,癌细胞已经扩散,他的生命到了最后的时刻。 1986年7月29日,他不舍的看着床边的妻子,再留下一句遗言后,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的太远。” 邓稼先,一道调令,就是28年的坚守与付出,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时刻惦记着祖国的发展。 然而,在当时,像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比如王淦昌、郭永怀、于敏等,他们都是心系国家的优秀科学家,为祖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不应该只留在历史书上,更应该留在人们的心里,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力。 向伟大的科学家们致敬!
1958年,邓稼先因工作调动,对妻子说:“以后这个家就靠你了。”谁知,28年后,
史行途
2025-02-02 23:52:38
0
阅读:22
用户10xxx34
祖国心中有他们,他们心中更有祖国!
用户14xxx42
国士无双啊。老一辈的科学家让人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