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下令将孔融处死,当官兵上门抓捕时,孔融的一对不满十岁的儿女正在下棋。官兵好奇地问:“你们的父亲都被抓走了,你们怎么还有心思下棋呢?”孔融九岁的儿子随后说出八个字成千古名句。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氏,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第十九代孙。孔融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耳濡目染儒家思想。 孔融自幼聪颖好学,过目不忘。他少年时期就已经广博涉猎诸子百家之学,尤其精通儒家经典。 孔融不仅才学出众,而且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劝谏,不畏权贵。他性情耿直,从不阿谀奉承,常常因为直言得罪权贵。 孔融虽然身为儒门后人,却并不拘泥于儒家思想。他胸怀坦荡,乐善好施,常常周济贫困。孔融的这些高尚品质,为他赢得了"狷介之士"的美誉。 孔融虽然才华横溢,但也因此养成了孤高自负的性格。他目中无人,常常用犀利的言辞批评别人,得罪了不少达官显贵。 孔融博学多才,精通诗书礼乐。他尤其擅长辞赋,文采斐然,被誉为"建安七子"之首。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文坛的七位俊彦,孔融位列其首,可见他在文坛的地位。 孔融虽然身为世家子弟,但他并不安于享乐。他胸怀大志,立志成为济世安民的栋梁之才。 孔融博学多才,志向远大,但他的性格也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孔融耿直刚正,但也过于自负,常常因为直言犯上而得罪权贵。他虽然才华出众,却不懂得审时度势,这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东汉末年,朝廷积弱已久,天下大乱。孔融仕途的起起伏伏,正是这乱世的缩影。 孔融早年曾在北军任职,授中侯之职。后来又担任虎贲中郎将,官至六百石。 可惜好景不长,孔融得罪了权臣袁绍,被贬为北海太守。这一贬,就是六年。期间虽屡遭贬谪,孔融仍不改其志,为官清正,深得民心。 孔融虽然仕途坎坷,但他始终坚持"忠"的信仰。在那乱世之中,孔融始终恪守儒家正道,侍奉汉室,不忘匡扶社稷的使命。 但是,孔融的"忠",却与曹操的野心格格不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权在握,孔融对此深恶痛绝。 孔融多次公开抨击曹操的倒行逆施。他反对曹操颁布的禁酒令,讥讽曹操阉割人民的嗜好;他讽刺曹操父子看上同一个女人,暗讽其伦理沦丧。 孔融一次次地用言辞刺痛曹操,但曹操却始终容忍。曹操欣赏孔融的才华,想拉拢他为自己所用。可孔融宁死不屈,从不阿谀奉承。 孔融不仅拒绝曹操的拉拢,反而变本加厉地攻讦曹操。他上书献计,劝汉献帝削藩,夺回朝廷大权。这一招虽然切中要害,但也彻底触怒了曹操。 曹操终于忍无可忍。他假借郗虑之口,诬陷孔融私结党羽,谋反朝廷。曹操又掘地三尺,搜出孔融讽刺时政的文章,批其大逆不道。 就这样,孔融被诬陷下狱,罪名成立。他坚持的"忠",反而成了他的罪证。 孔融被收押的时候,他九岁的儿子正与妹妹对弈。当官兵破门而入时,小小的孩子竟然镇定自若,还说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千古妙语。 这八个字,宛如子夜鸣凤,惊扰了曹操的雄心壮志。他吓得立即下令,将孔融满门抄斩,斩草除根。天下才俊,就这样凋零于乱世狂刀之下。 公元208年,孔融被曹操收押,命在旦夕。当时孔融的两个孩子,儿子孔文舆和女儿孔红玉,正在院中下棋。 突然,官兵破门而入,要拿孔融问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年仅九岁的孔文舆竟然镇定自若。 小小的孔文舆抬头看了看官兵,又低头继续下棋。官兵见状,十分诧异,问道:"你父亲都被抓走了,你怎么还有心思下棋呢?" 孔文舆淡淡地回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八个字,宛如平地惊雷,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意思是鸟窝都被毁了,哪里还会有完整的蛋呢?这是说,既然孔融已经被抓,他的家人也难以幸免。 这八个字,不仅显示出孔文舆小小年纪就有的远见卓识,更彰显了孔家忠义的家风。面对生死存亡,孔家子弟仍然镇定自若,从容就义。 孔文舆的这八个字,传到曹操耳中,竟让这位叱咤风云的战争枭雄也不寒而栗。曹操意识到,孔融虽死,但孔家的忠义之魂不死。 曹操当即下令,将孔融全家老小尽数处死,以绝后患。就这样,孔家满门忠烈,血洒汉朝末年的乱世狼烟。 孔融一家的惨烈牺牲,在历史上写下了悲壮而凄美的一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成为后世颂扬孔融忠义的千古名句。
公元208年,曹操下令将孔融处死,当官兵上门抓捕时,孔融的一对不满十岁的儿女正在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2-02 23:32:25
0
阅读:364
策马逐日
胡说,历史上的孔融,据记载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