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闽西牛牯扑村民不顾自己的安危救下毛主席。为回报陈添裕的恩情,主席眼含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3-27 22:43:09

1929年,闽西牛牯扑村民不顾自己的安危救下毛主席。为回报陈添裕的恩情,主席眼含热泪写下承诺:“等革命成功,添裕同志一定要拿着字条来找我!”可新中国成立后,陈添裕却未去找毛主席,即便毛主席多次邀请都遭到了拒绝...... 1953年国庆前夕的北京,一场盛大的宴会上,毛主席站在人群中,眼光落在一位名叫"陈添裕"的宾客身上。他细细打量后,突然大笑道:"你不是救过我的陈添裕,你是那个看茶桶的。"这位农民连忙解释自己是陈添裕的堂弟陈奎裕,被派来代替参加国庆观礼。 毛主席紧握陈奎裕的手,感慨万千:"那一年我在牛牯扑治病的经历,使我刻骨铭心,24年来,我一直惦记着你们,没有忘记你们,共和国也不会忘记你们!" 那是在1929年7月,彼时的毛泽东因在红四军七大会议上的分歧,黯然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建的红四军。陈毅取代他成为红四军前委书记,而他则被派往闽西指导工作。这对毛泽东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加上连日赶路的劳累,他患上了严重的疟疾。 在闽西特委的安排下,化名"杨子任"的毛泽东和怀有5个月身孕的贺子珍,被转移到了永定县金丰山区骑岭乡牛牯扑村,住进了当地赤卫队员陈添裕家中。 陈添裕勤劳朴实,为了给毛泽东和贺子珍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他将自家二楼打扫得一尘不染。每天,他都为病重的毛泽东上山采集草药,还将家里积攒的土鸡蛋全部留给怀有身孕的贺子珍。 看着陈添裕如此用心,毛泽东曾问:"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陈添裕回答:"组织上让我照顾你,你肯定是一个好人,你为我们好,我自然也要待你好。"这朴实的话语让毛泽东对"人民"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然而地主张克识认出毛泽东可能是共产党的大人物,便向国民党告密。9月17日,一支600多人的队伍兵分两路,向牛牯扑村围剿而来。 粟裕率领的警卫团虽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只能边战边退。更糟的是,毛泽东的疟疾再次复发,高烧不退,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形势万分危急,敌人甚至放火烧山,企图将毛泽东困死在山上。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陈添裕挺身而出。他和几名赤卫队员接到命令,立即带着毛泽东和贺子珍转移。从毛泽东住处到安全地带有5公里陡峭的山路,贺子珍身怀六甲,由两名队员架着前行,而身患疟疾的毛泽东则由陈添裕背着走。 山路崎岖,布满灌木荆棘,陈添裕背着身材魁梧的毛泽东,步履艰难。当毛泽东让他放下自己时,他置若罔闻,咬牙继续前行。不知何时,陈添裕的鞋子掉了,赤脚踩在山石和荆棘上,鲜血直流,但他感觉不到疼痛,一心只想拼命往前跑。 陈添裕背着毛泽东奔跑了整整10里山路,终于抵达安全地带。将毛泽东小心放下后,他便昏倒在地。众人这才发现,他的脚底板血肉模糊,荆棘渗入肉中。 看到这一幕,毛泽东感动不已:"这一路多亏了陈添裕同志啊!"贺子珍拿出3块大洋表示感谢,但陈添裕等人都婉言谢绝了。毛泽东让贺子珍记下他们的名字,感慨道:"我永远忘不了牛牯扑人民!" 离开时,毛泽东写下了一张欠3元钱的欠条,交给陈添裕:"欠条你拿着,以后要是来找我,这张欠条就是你的通行证。" 1960年初,永定县的领导找到正在田里干活的陈添裕,诚恳地问他是否愿意担任副县长。他抬起泥泞的双手,摇了摇头:"我没有文化,也没能力做官,我只想做个农民,踏实本分地过好自己的日子。"这一拒绝,如同他多年前拒绝毛主席的三块银元一样自然而坚定。 转眼间,从1929年在牛牯扑村背着毛主席逃离险境那一天起,已经过去了三十多个春秋。那张毛主席亲笔写下的三元欠条早已不知所踪,但那份救命之恩,毛主席从未忘记。 1953年国庆前夕,新中国即将迎来四周年华诞。此时的毛泽东已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但他仍然惦记着当年在福建永定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他特地安排福建省委书记通知永定县委,让他们找到陈添裕以及当年的那些赤卫队员,邀请他们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当消息传到陈添裕家中时,他的妻子正怀着身孕,即将临产。为了不让主席失望,陈添裕便让堂弟陈奎裕代替自己前往北京。他从未想过以救过毛主席为资本谋取任何好处,在他心中,那只是自己作为一名赤卫队员应尽的职责。 在1953年10月1日晚的国庆宴会上,毛主席兴致勃勃地为来宾们敬酒。当他看到座位席上"陈添裕"三个字时,他停下了脚步。仔细观察后,毛主席笑着指出:"你不是救过我的陈添裕,你是那个看茶桶的。" 陈奎裕连忙解释原因,毛主席紧握着他的手,感慨万分:"那一年我在牛牯扑治病的经历,使我刻骨铭心,24年来,我一直惦记着你们,没有忘记你们,共和国也不会忘记你们!" 这次北京之行结束后,毛主席还特地准备了一份礼物,让陈奎裕带给陈添裕,并嘱咐他们:"以后有困难都可以来找我。"然而,陈添裕和其他牛牯扑村的农民们从未因私事去求过毛主席。

0 阅读:120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