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周治平指出东风汽车陷入低谷的真正原因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汽车)总经理周治平曾表示,过去,中国车企主要依赖合资合作,商品研发、商品企划、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流程方法都是从合资子公司移植过来的;现在,需要重新创业,从市场调查、前瞻研究,到商品企划、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等,都要重新启动,重塑体系、重构能力。 周治平此番言论可谓是一针见血,中国的汽车工业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在进入21世纪之前,各大车企的自研能力主要集中于商用车领域。真正的乘用车的自主研发,基本上都是在21世纪到来之后才开始的。比如上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肇始于2005年,以收购而来的罗孚汽车技术为基盘,成立了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孵化荣威品牌,开启自主品牌乘用车自研之路。之后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又更名为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而东风汽车和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也差不多是在2005年以后才正式开始的。 无论是上汽集团,还是东风汽车、广汽集团,在开启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自研之路以后,初始阶段的整车开发流程、制造工艺技术、质量保证体系都是学习、效仿旗下的合资车企。比如上汽乘用车的GVDP整车开发流程,就是发源于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的整车开发流程,其整车Audit评审体系也几乎和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保持一致。同时,在草创之初,上汽乘用车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层干部,甚至是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数也都是来自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 在东风汽车内部,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板块自研之路也大致和上汽集团类似。东风乘用车的开发流程、技术体系在很多方面都能看到神龙汽车和东风日产的影子。执掌神龙汽车十余年的刘卫东还曾以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党委常委的身份兼任过东风乘用车总经理。而上一任东风技术中心(东风研发总院)主任谈民强,曾担任神龙汽车技术中心主任。东风乘用车原总经理刘洪则曾在东风汽车旗下合资子公司东风本田和东风悦达起亚工作多年。 在合资为王的时代,直接迁移沿用合资车企那一套,确实可以起到萧规曹随的作用。但是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合资车企稳扎稳打,不紧不慢的那一套打法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规则、生态都被打破并进行了重塑。 本轮汽车行业重塑,正是是在市场存量期发生的。东风汽车的持续低迷,本质是中国汽车借助新能源、智能化革命契机,取代了合资品牌市场主体地位。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领跑地位已然变成了从属地位。这也使得过去严重依赖合资品牌的汽车集团逐渐暴露经营短板。大浪淘沙,是逐渐、逐层进行淘汰。2018年后,存量竞争期神龙汽车、北京现代、悦达起亚、长安福特陷入困境后,最近两年,主流合资品牌第二梯队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上汽通用等受新能源冲击,在2024年迫近盈亏平衡线,个别合资车企甚至开始出现经营净亏损。其中拥有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两个合资品牌的东风汽车受到的冲击最大,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其行业地位。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板块都是依靠合资板块输血,作为东风汽车利润奶牛的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在2022年以前,每年都至少要为东风汽车合计贡献近200亿元的净利润。这些充沛的净利润成为东风汽车重仓自主品牌,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引擎。合资板块的源源不断地输血,助力东风汽车成功孵化了一个又一个的自主品牌——风神、奕派、纳米、岚图、猛士、风行、风度、风光等等。这也使得东风汽车成为汽车国家队阵营中拥有自主品牌数量最多的头部车企。 如今,随着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的日渐式微,东风汽车亟待解决合资品牌供血能力严重下滑问题,自主品牌也十分迫切地需要实现自体供血。在这种情况下,体系重塑、能力重构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一针见血:周治平指出东风汽车陷入低谷的真正原因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风
柳纬随心趣事
2025-02-02 15:35:17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