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人成为亲家,表面上是一段缘分,但实际上却像一场博弈。 尤其是做了父母的人,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总会对另一家人的品行、态度、处事方式特别敏感。 因为这种关系,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幸福,也可能让自己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变得一地鸡毛。
01 看他们是否太过计较。 人际交往中,最怕的就是碰到过于计较的人。 他们总是把得失算得清清楚楚,甚至一点小恩小惠都会记在账上,更别提大事上要如何争个输赢了。 有个邻居的女儿结婚,亲家公一开始就各种挑剔:彩礼钱嫌少,婚礼规格不满意,甚至要求女方必须加钱装修婚房。 后来婚礼结束,女婿的母亲还在亲戚面前抱怨,觉得这场婚姻“亏了”。 最后两家人关系越闹越僵,孩子夹在中间很为难。 斤斤计较的亲家,最容易让一段关系变得复杂。 他们不懂得退让,甚至还会在孩子的小家庭生活中“找平衡”。 如果对方家庭里这样的人占主导,你就要小心了。
02 看他们是否讲究界限感。 两家人成为亲家后,有些人会觉得这就是“一家人”,于是做事完全没有边界感。 这样的人,常常是抱着“为你好”的名义,对孩子的小家庭各种指手画脚,甚至插手两代人的财产、教育、生活方式等问题。 我有个亲戚,亲家母刚做亲家不久,就开始频繁往家里跑,每次都要插手他们夫妻的大小事务,甚至还直接指挥着朋友给她的孙子换学区房。 亲戚实在忍无可忍,后来直接减少了两家见面的次数。 亲家之间的相处,最需要的就是边界感。 相互尊重、适度关心才是长久之道。 如果对方不懂分寸,总想干涉,这种亲家最好早有防备。 和谁做亲家,表面上看是两个孩子的缘分,但实际上是两家人的相处艺术。 有些事情,尽早看透、提早防备,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安稳的家庭环境。
03 看他们是否会过于依赖。 最怕的是那种过于依赖的亲家,他们总想着“借机占点便宜”,甚至变成“无底洞”。 这种类型的人,不管是平时的日常开销,还是孩子的婚后生活,都希望对方出钱出力,帮他们承担责任。 我认识一个熟人,他儿子结婚后,亲家母就动不动找他们家借钱。 刚开始是说家里有困难,后来甚至提出要他们帮忙还房贷。 熟人碍于面子不好拒绝,但这种事多了,最后还是翻了脸。 经济上过于依赖别人的亲家,不仅不会心存感激,反而会把你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碰到这种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提早设好界限,避免吃亏。 只有彼此尊重、各司其职,亲家关系才能和谐长久。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