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年初,陈毅赴陕北开完会途经晋绥,应邀介绍华东战况。陈毅的讲解非常生动有

海天历史 2025-02-02 12:32:30

一九四八年年初,陈毅赴陕北开完会途经晋绥,应邀介绍华东战况。陈毅的讲解非常生动有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从胜利走向胜利。摘录陈老总的发言片段如下: 许多蒋军俘虏兵说:“你们战略上凶,我们就是战略上失败了!”俘虏的师长、旅长等也这样说。 他们看不起我军,认为我军不懂军风纪,武器杂乱,甚至连口令也叫不好,有时闹出笑话。他们说:“你们这样的军队怎能打胜仗?”有些不服气。 我们回答:“不管怎样,总是把你们俘虏来了。”我们比战术是比不上人家的,如操场动作,内务管理,战斗动作等。 我们愈往下比愈差,但愈往上比则愈强。如旅以上战役组织比人家强,纵队更强,野战司令部又更强,到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更不知比他高明多少倍。 我们的战略有世界意义,是崭新的、优秀的。如果我军再能把战术提高一步,配合优良的战略指挥,在世界上就是数一数二的军队。 解放战士有的已当上了排、连长。他们有一个普遍的呼声,要求改善指挥,说指挥采用集团冲锋,英勇固然好,就是要多死人。 我们抽了一些班长当兵,排长当班长,连长当排长,营长当连长,团长、旅长当营长,组织两个营作战斗演习。 许多团、旅长甚至纵队司令员因长期打仗,平日很骄傲,一演习战术都不行,旅、团长不能当营长,连长不能当排长,排长不能当班长,暴露了我们战术上许多严重的缺点。 这样使我们很多指挥员虚心了些,知道自己的战术不行。现在部队提倡学习战略,由此学习战役、战术,提高战术战斗动作。 华东野战军开始消灭敌人一个旅算大胜仗,以后消灭敌人一个师才算大胜仗,有些人看消灭敌人几百人,连战报都不愿写了。 我们在苏中七战七捷后,在两淮、泗县就未打好,经过检讨失败原因,大家虚心了,谨慎了,所以又打了胜仗,接连在宿北、鲁南、盂良崮等地打了五次大胜仗。可是在以后就轻敌骄傲,在七月反攻后,八仗就有五仗未打好。 我们的部队不愿打箝制,因为不能缴获胜利品和捉俘虏,且要挨打。原因是部队不会做工事,在敌人的飞机、坦克、大炮轰击下,冲几次便垮下来。敌十一师被我们包围五天五夜,挤在两个村落里,因箝制部队不得力被接走了。 我军不是不知道战术和部队管理,我们有自己的一套战术战斗动作,管理教育的方法,但很不够,对目前日益发展的战争局势是赶不上的,不够用的。 这话如在前方讲,有些营、团长就会不服气说:“老子当兵十多年,不懂战术,还不是消灭了敌人。” 一个解放战士是轻机枪射手,看见营长叫“打!打!打!”,他说:“营长你叫打哪里呀?”营长没法答他。他说:要用机枪封锁敌人的枪眼,掩护冲锋。营长同意了他的意见。 他提出要用三挺机枪封锁五个枪眼,他先负责布置,搞好标尺,试验射击目标,然后指挥三挺机枪一齐开火,压住了敌人的火力,营长就发命令冲锋,以手榴弹打进去,没有一个伤亡,敌人就被迫投降了。 蒋军被俘的一个旅长对我们炮兵表示钦佩,又语带讽刺地说“八路军的炮兵就是差一把刺刀。”一面说我们勇敢,一面说我们不懂炮兵战术。我们不能满足于老一套的战术。 蒋军步兵操典的一般原则是对的,可以学习。我们考试一个连长关于司令部的卫兵守则,他报告半天,要如何提高警惕;我又叫一个解放战士来讲,他只讲七八条,简明扼要的就说完了。 今天我们提倡战术,主要是我们的火器多了,连长要掌握机枪、步枪、手榴弹、掷弹筒、六零炮、手提式、刺刀等七、八种武器,营长要掌握三个连的火器,大小炮二三十门,轻重机枪六七十挺,不讲究战术是不成的。 爆炸是蒋军最怕的武器。过去抗战时期,使用手榴弹、白刃战,瞄准射击。现在强调爆炸,在部队是比较普遍的,炸药也很多,破坏敌人的障碍都是用爆炸。 如一组炸毁敌人的鹿砦,二组炸外壕,将它炸垮通过,三组炸围墙,只有十余分钟就可完成。山东部队比较熟练,每个班都有一套办法。 华中部队不愿学习。他们说:“打了十多年仗都不用爆炸。” 你问他怎样破坏鹿砦,他答:“用斧子砍。” 你问他怎样过外壕,他答:“用梯子架起来过。” 你问他如何过围墙,他答:“用梯子架起来爬。” 你说:“这样伤亡要大。”他答:“老子革命还怕死吗?” 但经过长期教育与实际经验教训,现在学习爆炸也不错了。 蒋军第五军被俘官兵说:“我们就是怕你们的刺刀、手榴弹。”问他们,我们有什么缺点。他们说:“你们的缺点是拥挤一团。”我们的优缺点他们都讲到了。 给解放战士评功记功,给他们挂上红布条,升为班长,他们就高兴得很:“在蒋介石那里,当兵一辈子升不了,到解放军不几天就升了班长。” 关于战争的展望。南线北线作有力配合,北线消灭敌人的孤立据点越多,根据地越巩固,东北解放军进关,则南线大进军的胜利越快;南线工作做好了,南北大军配合就可致敌于死命。 今年(1948)秋天能组织一百万兵力渡过长江,今年就可能结束战争,否则到明年(1949)一定可结束战争,这是依靠大家的努力。

0 阅读:113
海天历史

海天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