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几个名人采访,回忆改革开放前基本都在挨饿,可见当年的饥饿是普遍性的,具有

禾麦文化吖 2025-02-01 23:53:23

最近看到几个名人采访,回忆改革开放前基本都在挨饿,可见当年的饥饿是普遍性的,具有地域和身份的代表性(当然按照老左的观点,没饿死就不能算挨饿)。 曹德旺,1946年生,福建福州人。“我母亲可怜呐,那几年挨饿留下病根,趴在床上起不来,熬了20多年去世了”(视频:曹德旺自述)。 李成儒,1954年生,北京人,21岁第一次吃饱。机缘是参加演出,组织方拉来几笸箩牛肉大葱包子,他连拿带骗吃了21个,有生第一次有了吃饱的感觉(视频:采访李成儒,王姬)。 潘石屹,1963年生,甘肃人,因为家里的粮食只够吃半年,将两个妹妹跨省送给陕西人收养(视频:潘石屹、柳传志对话)。 陈光标,1968年生,江苏宿迁人,1972年,一个哥哥、一个姐姐饿死在江苏泗洪县(百度百科:陈光标)。 刘强东,1974年生“小时候从来没吃饱过。除了红薯就是玉米,大米很少,一年能吃一两次肉。一日三餐就是烤红薯、蒸红薯、红薯粥,零食是红薯条,真的会吐”(王利芬采访刘强东)。 以上视频,依据,用关键词搜索,在抖音、百度,都可以搜到。 当然,任何时候,组织生产劳动都离不开干部,不能否定干部的成绩。但说他们吃苦在前,先群众后自己,未免扯淡了一些。 我有两个亲身经历。 一个是刚参加工作时,我同事还有一些生于50年代的公子、公主还没退休。我问过他们怎么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其中一个说,以往顿顿白面馒头,“自然灾害”的时候家里变成吃窝头,只是窝头外面裹一层白面,他揭馒头皮吃,他母亲还打他。但他慢悠悠地说,没有馒头吃就吃鸡蛋,我吞了半口的茶喷了出去,问还有吗?他说,他爸和几个副厂长(大型国企)半夜开着吉普车到县里拉来私宰的牛肉分。我和他验证传说中的那会儿的干部大公无私云云,他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说:“那能一样吗?那玩意儿能一样吗?!” 还有一件更传奇。我有个亲戚小凤,从小就是机灵鬼儿。70年代末的时候,她5、6岁,还没上学。因为是农业户口,家里条件不好,她妈逗她“凤儿,咱别上学了,你看,咱家有几亩地,拾掇拾掇就够吃了。” 小凤闻听吓得抱着她妈的腿,哇哇直哭,说“妈,你让我上学,上学才能当干部,等我当了干部,咱家就好了。” 她一个屁大的孩子,怎么不说当工人、农民、科学家,怎么就知道当了干部,家里就会好了呢?她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禾麦文化 改革开放 认知 历史 计划经济好还是市场经济好

0 阅读:1
禾麦文化吖

禾麦文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