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刚从重庆战犯管理所移送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时,编在第二组。学习组长是原第66军军长宋瑞珂,生活组长是原第10军军长覃道善,同组的有原第12兵团司令黄维、原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原第73军军长韩浚、原第79军军长方靖等10来个人。 这些前国军高级将领中,沈醉之前只认识王耀武。“八一三”上海抗战时期,王耀武任师长,率部在上海附近的罗店前线抗拒日军。沈醉那时是军事委员会派往罗店、浏河前线的随军情报组组长,经常带着组员到前线各驻点调查、了解情况,每天向上海和南京发报两三次。 王耀武的师部驻在前线一个小村内,他与戴笠关系一向很好,知道沈醉等人在前线的目的,是为南京的蒋搜集情报,所以非常客气。当时所有在前线作战的师部都给情报组装了军用电话,每天把他们打胜仗的消息告诉沈醉。沈醉马上派员前去实地看过,才敢上报,怕受他们欺骗。遇到重大事情沈醉等人也亲自去调查,所以经常在王耀武的师部和他的副师长李天霞一道吃饭、聊天,所以一来二去沈醉和王耀武很熟识。 在战犯管理所王耀武看到沈醉后,很高兴将沈醉介绍与其他的人认识。第二天,吃过早饭之后,王耀武忽然回到组内来传达当天上午的学习内容。沈醉很奇怪,因为王耀武也是第二组的成员,怎么由他传达学习项目? 沈醉由于刚来不便多问,但由于好奇心,下午他就打听到了。原来学习小组长之上还有一个学习委员,直接由管理所负责人领导,王耀武就是学习委员。但王耀武平日还是在小组内与其他组员们一道学习,每天学习完毕,由王耀武召集各学习组长开一次碰头会,各组长向他汇报学习情况,由他汇集以后去向管理所的领导汇报。 沈醉很奇怪,为什么管理所会这样相信王耀武,王耀武是不是能如实地去反映情况呢?很快,这个问题就得到了答案。王耀武的确是认真负责如实地反映问题,不仅得到管理所领导的信任,也得到所有的“同学”的信任。 为什么在战犯管理所的战犯彼此都称呼为“同学”呢?这可能是由于要提高战犯们的自尊心,让身居狱中的战犯忘记自己是在坐牢,像在什么训练班学习。因为按照旧的老习惯,监狱里犯人们都彼此称呼为“难友”,以示是患难中结识的朋友。在功德林管理所,最初禁止再称难友而改称“同犯”,意即同是犯了罪的人,后来让战犯们互相称呼为“同学”。 王耀武是山东人,有其憨厚的一面,他汇报“同学”们的情况总是实事求是,绝不乱说,所以“同学”们都比较认可他。
沈醉刚从重庆战犯管理所移送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时,编在第二组。学习组长是原第66军
报君知史
2025-01-31 23:49:11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