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下载了DeepSeek这个工具,作为一个在股市中历经挫折、屡战屡败的股民,我迫不及待地向它咨询:中国股市究竟还值不值得参与?
DeepSeek给出了如下回答:中国股市如今已颇具规模,总市值高达87万亿元,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然而,其市场结构有个显著特点,散户占比达到了62%,这一情况直接导致市场波动率明显偏高。就拿2023年来说,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波动率为23.7%,相比之下,标普500指数仅为18.5%。而且,个人投资者全年换手率中位数竟然高达386%,市场交易活跃度虽高,但也反映出投资行为的频繁变动。
近年来,政策改革对市场生态产生了重塑作用。全面注册制落地实施后,2023年A股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当年IPO融资额较之前同比下降了42%,但与此同时,退市企业数量却同比增长了140%。这一降一升,显示出市场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从外资情况来看,北向资金在2023年全年净买入437亿元,相较于2022年减少了68%,不过外资持股占比整体维持在4.4%,相对稳定。
在风险收益特征方面,中国股市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根据万得数据,过去五年间,涨幅排名前10%的个股平均涨幅高达367%,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竟有62%的股票涨幅落后于大盘。再看偏股基金指数,年化收益可达7.2%,但基民实际获得的收益却只有2.8%,这中间存在高达4.4个百分点的差距,主要源于投资者自身的行为损耗。
尽管市场存在诸多复杂情况,但在产业升级领域,结构性机会依然突出。2023年,新能源车产业链市值增长幅度达到35%,半导体设备板块在研发投入上也表现突出,研发强度达到17.3%。科创板企业更是以平均12.6%的研发占比,远超主板企业8.2个百分点,凸显出科技创新领域的活力与潜力。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经济转型进程紧密相连。世界银行的测算数据表明,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从2012年的15%稳步提升至2023年的28%,尽管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发达国家70%的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与时俱进,构建与当前市场成熟度相匹配的认知体系,摒弃单纯的博弈思维,转而运用产业思维来分析市场,才有可能在这片竞争激烈的资本市场红海中,发现真正具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DeepSeek给出了这么多详细的分析,但我还是有点迷茫,到底中国股市值不值得参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