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李连杰节目上回忆起,当年日本电视台要为我拍纪录片,给我的电影公司120万,我一分钱没有,他们非常希望我拍,但我说我不拍,我又一分钱没有,钱都给你们赚去了,我为什么要拍?这就是我的反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2年,李连杰还是一个刚刚在国内小有名气的年轻演员,那时的他并不像今天这样家喻户晓,但他已经因为电影《少林寺》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日本电视台找到了他,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提议,要为他拍摄纪录片。 电视台不仅看中了李连杰的个人魅力,还希望通过这个纪录片进一步推广“中日友谊”,但这其中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诱惑,他们愿意为拍摄支付高达120万日元的酬劳。 表面看,这似乎是一个天大的机会。120万日元,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数字,足以让任何人心动。对于年轻的李连杰来说,这笔钱甚至能够改变他当时的生活条件。 但李连杰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他拒绝了这个提议,不仅拒绝拍纪录片,还拒绝了这笔120万日元的报酬。 “我一分钱没有,他们非常希望我拍,但我说我不拍,我又一分钱没有,钱都给你们赚去了,我为什么要拍?这就是我的反抗。” 李连杰的话,语气中带着一种坚定与自信,但也透露出他对当时日本电视台背后隐藏的一些“政治意图”不满。 事实上,这个纪录片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展现李连杰的演艺生涯或者个人魅力,而是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它是以“中日友谊”为名,进行某种思想说教,向中国观众灌输一种“友好”的政治观点。 在当时的中国,特别是1982年,中国社会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初步阶段,外部的政治压力和文化影响也开始加大。 日本是中国邻国,曾经有过侵略历史,而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敏感的政治话题。 李连杰当时的拒绝,实际上是对外界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和思想操控的一种反抗。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年轻人,他不希望自己的形象被用来“捆绑”中日友谊的议题,尤其是通过这种“金钱交换”的方式。他认为,爱国不应该被外部力量定义,也不应该因为利益的交换而受到操控。 这个拒绝,虽然让李连杰失去了120万日元,但却为他带来了更为深远的个人价值和信念的坚持。拒绝日本电视台的纪录片后,李连杰收到了另一份相对平凡的报酬,仅为10万元人民币。 这笔10万元却是他人生中收到的第一笔大额收入,且在1982年,10万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尽管如此,李连杰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认为自己的爱国行为不是为了迎合任何外部的要求或标准,而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拒绝了以“中日友谊”为名的政治性纪录片,选择了自己的一条道路。虽然这一决定可能让他错过了一些机会,但也正因为他的坚持,才让更多人看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民族尊严的捍卫。 他曾说:“爱国的方式不应该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它应该是我们自己去选择和理解的。”这句话,深刻表达了李连杰对成人世界里将“服从”与“爱国”划上等号的不满。 他认为,爱国不仅仅是听从上级指令或某些外界标准,而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情感,是对祖国、对民族文化的真正热爱与尊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连杰逐渐成为了国际知名的武打演员,但他始终没有改变他最初的原则。无论在国内外的电影圈中,他都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 从《少林寺》到《黄飞鸿》,李连杰的电影不仅仅是武术动作的展示,更承载了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而这背后也有他对于国家和文化的热爱。 回头看,1982年李连杰做出的那个决定或许对他来说是一次人生的关键转折,也是一种勇气的象征。 在今天的李连杰看来,那个决定可能已经成为了他人生中最为珍贵的记忆之一。这份坚持,不仅为他赢得了尊重,也让他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民族英雄”。 信息来源:李连杰节目采访
演员李连杰节目上回忆起,当年日本电视台要为我拍纪录片,给我的电影公司120万,我
文晓小书生
2025-01-31 17:58:4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