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标特斯拉 Model Y,智界 R7 做对了什么?
写在 1500km 智界 R7 体验小结后。
最近比较深度的体验了智界 R7 ,之前体验时间不太长,这次一次性长距离体验了下,和大家聊几个分享。
★不一样的途灵底盘?
因为之前鸿蒙系列我开过的纯电非常少,满血版的更少了,所以这次开了几次长途做了比较深度的体验。
首先 R7 的悬架整体标定很完整,我开的 R7 是四驱 ultra 版,在高频连续振动和连续俯仰问题匹配的很好,ADS 的堵车跟车也很舒适。即使在坑洼、起伏的国道路段,纵向的抑制收敛效果很不错。
四驱的动力输出非常平顺,不同模式的加速一致性非常好,这点我觉得和 Model Y 比较类似。特别是四驱这种暴力输出下我能有预测性,踏板的行程有多少,动力给多少,转向偏多少。刹车带来的制动性也很限性,没有出现哪个区间有不线性的问题。
其次是转向,高速简直是一个“灵活的胖子”。高速有更灵敏的转向反馈,但是不是“取巧”调低转相比,而是精准。如果你高速120巡航,整台车不会横摆,感觉整台车被你“按在车道中间开”,会很舒服。
如果你要强动力,适配的电机动力输出又比较线性,一致性比较好,避免了连续修正的问题,特别是高速上带弯道的时候非常明显,进一步证明了后轴的侧向刚性,不会觉得有车头过来尾巴还没过的问题。
这里可以插入一个 Model Y 的转向修正问题。
有一个新手司机的女生朋友一开始跟我抱怨,她说 Model Y 并不好开。我觉得哪有这种道理。结果一次上高速,我发现她需要频繁修正转向,特别是高速中她又需要保证方向盘有一定的反向力矩来让车辆保持,但是前段转向她预估不精准,所以需要反复横调。后来才知道,并不是难开,而是她开的比其他车累。即使普通模式下也是一样,Y 在前段转向的敏感度过高,导致了不断修正的问题。
R7 目前也是全系标配空悬和 CDC,比较喜欢的还有后备箱可以一键降低,速度不错,可以方便装卸东西,比较适合一些女生朋友。
最后是高速的风噪处理。R7 的 NVH 绝对给整台车的操控、底盘稳定性甚至车内的舒适性带来极大的加分项。
★R7 如何定义 one box ?
R7 相比其他鸿蒙车型在造型上不太相同。R7 的 One-Box 也就是通过 C 点前移、D 点抬高的设计。
如果看车身数据会发现,它总体比同级的 Model Y 的尺寸都要大,这些基本解决了 Model Y 很多后排的问题。但比理想 L6 、M7 常规大五座SUV,拥有车内大空间的同时,保证车内宽度姿态却低趴很多,换来了一些造型设计和驾控乐趣。
而对标 Model Y,R7 在产品定义上又非常“偏激”,比如冰箱、副驾零重力、后排大沙发、前后排通加按、后排角度可调、空悬甚至最简单的实体遮阳帘都加上了,解决很多 Model Y 的产品“痛点”,这些大部分都是 Model Y 用户反馈的痛点。
其次最重要的还有空间。 R7 衍生出来的大五座反而不会因为溜背造型,牺牲了“内部空间”,后排空间和很多常规 SUV 的后排空间相媲美,非常重要的是后排头部和天窗的距离,后排坐姿也不高,加上座椅比较宽,一个明显的指标是 R7 加上的大面积的实体遮阳帘后,在车里没有头顶“压抑”的感觉。
比较有意思的是 R7 也保留了一个前备厢。也就这几天我自己才发现,我对前备厢有着不一样的喜欢哈哈,而且轻叩电动开启前备厢的成功率很高,我还没有失败过。
★华为 ADS 变化了什么?
随机性强的两轮车应对策略更加聪明。
城区体验看现在 ADS 在汕头比如侧向有一排两轮车,策略聪明很多,不会和两轮车挨的很近,会变道借左侧车道骑线来避让电动车,拉开距离。
变道也是同理,如果要进入最右侧车道,如果有两轮车的情况下,会博弈到适合时机超越两轮车后再执行变道。
在交互上,现在 ADS 的 SR 共有三种模式。
有分屏 SR (大地图小SR)、全屏 SR (地图只有普通信息指引)以及纯地图模式。但 R7 的仪表因为组合了椭圆三点方向盘,同时距离驾驶位很远,反而有着特殊的作用。
这样仪表盘用起来更像 HUD,基本不需要有“低头”看仪表。开启 ADS 后我习惯把方向盘调整到最低,整个仪表台的视线都会变低,只有仪表是悬浮的,视野会变宽了很多。
低速降低脱手提醒敏感度。
其次还有一个细节是 ADS 在 30km/h(大约)以下,也不会有敏感的脱手提醒,只要眼睛不偏离正前方不会有接管提醒。在春节高速连续堵车简直不要太爽。
ADS 高速非常好用还是变道,我一般都是敏捷变道,脱困效率会更高一些。但目前双车道的敏捷变道,依旧还是行业难题,非常容易被最右车道“诱骗”,进入发现是一台非常慢的大货车道。
可用范围。
深圳到汕头的沈海高速段已经全部翻新,而且不是老路变新路,而是打通了一条全新高速。ADS 依旧无图全程可用,今年试试其他家的方案,是不是都可开启,看看会不会降级。
最后是乡道。发现 ADS 相比过于对开启环境有一些条件的“限制”,融入对环境的理解做判断,比如我在没有路灯和标线的乡道走一段后判断可开启,但开启上限后表现很不错,没有标线、单车道没有区分双向车道可用,还有包括乡道的大曲率、识别土堆绕行,这个后续和大家视频分享。
★非常精准的产品定义(SKU)
R7 上市后的销量非常猛,12 月单月已经接近 1.6 万台,1 月周销量都稳定在 2600-3000 之间,成交均价也不低,而且增程上来后也没有太拉低起售价,可以看成一个爆品。分析 sku 有几个原因:
双动力布局,其中纯电基本都是大电池,起步是 82 度。硬装上全系空悬CDC、800V、悬架平台都是标配,只有一些电池大小、四驱、软装舒适配置有区别。但这里官方又有一些选装基金可以给你选择。
其次 R7 在保留内部空间的前提下,例如大家敏感的实体遮阳帘、零重力座椅、前后排通风加热按摩甚至到冰箱,全部提供。即使是买最低配,官方也提供选装基金可以抵消。
最后华为 ADS 的能力是全系对齐的。低配的 Pro 版基础 ADS 是 5000 元免费抵扣。Max 以上的用户是 ADS 3.0 抵扣 2 万,包括升级车位到车位的能力。
这次先和大家分享这么多。
R7 非常少见的是正向面对 Model Y ,却反向开发的一台车。
同样是溜背式轿跑 SUV 车型,综合能力却表现的非常强。从需求看,解决不单是用户单纯城区场景通勤问题,高速、动力需求比较强又能满足,让我最出乎意外的是舒适性,甚至是带有家用舒适性质作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