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的主题是借小松的成长来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小松刚开始埋没在深草中,不被人注意,直到渐渐长大超过蓬蒿,人们才发现它是能够凌云的树木。寓意着那些出身低微的人才,在成长初期往往不被重视,只有当他们崭露头角,取得成就时,才会被人们认可。同时也激励着人们不要轻视自己的潜力,只要不断努力,终能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爆竹][爆竹][爆竹]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是晚唐时期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 他出身寒微,生活经历颇为坎坷。早年屡次应试不第,在社会底层的生活让他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杜荀鹤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是语言通俗浅近,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雕琢和华丽辞藻,却能以简洁的话语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道理,如“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直白地揭示了百姓在重税下的艰难处境。其二,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像《山中寡妇》中“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生动地描绘了战乱中寡妇的悲惨生活。 他的一些写景抒情诗也别具一格,如《春宫怨》,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宫女的哀怨之情。 杜荀鹤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一定关注,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为我们了解晚唐社会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资料。他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诗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芷云爱语文
2025-01-31 11:38: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