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盘锦大洼子农场副场长吴成德正带领职工晒粮,突然1辆小车缓缓驶来。1位伟岸的军人快步下车,恭恭敬敬敬礼喊:“老首长,您受苦了。”吴副场长却往外赶人,讲:“你走,你真不该过来啊。” 吴成德,出生于山西省新绛县的一个平凡家庭,年轻时担任教员,致力于教育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投身革命,开始他的军事生涯。最初,他在基层单位担任干部,负责士兵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解放战争的展开,吴成德凭借其文化水平和军事才能,逐步从基层干部成长为一名重要的军事指挥官。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已晋升为一名师级干部,担任高级将领。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际,吴成德所在的第三兵团第60军第180师被派往朝鲜半岛,恰逢第五次战役即将开始之前到达战区。随着战事的激烈,180师很快被调到前线,参与了这场关键战役。 战役中,由于我军推进迅速,导致后勤支援跟不上,志愿军指挥部不得不下令暂停休整。然而,正是由于后勤的薄弱,敌军抓住机会进行反击,使得志愿军一度处于不利地位。 在局势危急之际,志愿军高层决定让主力部队撤至三八线以北重新整顿,并命令60军中的部分部队留下阻击敌人。作为180师的代政委,吴成德负责指挥这一重要任务。 尽管志愿军指挥部曾有过指挥失误,但吴成德带领的180师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然而,由于敌军兵力过多,180师被围,处境极为危险。 面对重围,吴成德与师部开会决定进行分散突围。突围过程中,他带领一部分兵力突破重围,但在行动中,吴成德决定留下照顾300余名重伤员,展现了他作为高级干部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突围途中,他们的伤亡不断增加,情况越发严峻。 由于处境无望,吴成德带领残余的士兵进入山区进行游击战,尽管环境艰苦,他们还是坚持了14个月。不幸的是,最后仅剩吴成德和另外三人时,他们因误食有毒食物而昏迷,随后被搜山的美军俘虏。 初始阶段,美军并未意识到其真实身份。随后的调查揭示了吴成德是代理政委的身份,这一发现令美军感到意外之喜,因为他是当时俘获的志愿军中级别最高的战俘。 美军将吴成德转移到釜山的一个专门关押战犯的监狱,他在此遭受了连续不断的精神与身体的折磨。尽管面对敌人的种种诱惑与威胁,吴成德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投降。监狱生活的艰苦加上对家庭的思念,构成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1953年7月27日,随着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签署,战俘交换开始实施。吴成德在最后一批返回中国的志愿军中。然而,他回到国内后,社会对战俘的看法并不友善。当时,新中国的政治氛围仍然充满了革命的热情与激进,社会普遍认为战俘是耻辱,几乎等同于叛国。 归国后,吴成德及其他许多战俘被安置在“被俘归来人员管理处”处理。在此期间,他们需要进行自我批判和互相监督,以表明自己的忠诚。 吴成德因未能通过官方的“交代”程序,被迫承担了所在师团战败的责任,最终遭到党籍和军籍的剥夺。他的后续生活被安排在偏远的农场从事劳动。 在这种极其不利的境遇下,吴成德没有选择沉沦或自怨自艾,反而在农场中以坚韧和勤奋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信任。 农场生活虽然平静,却免不了社会动荡影响。在特殊的政治氛围中,有人提议对他进行公开的批斗,但农场的工人们因认同吴成德的人品和工作态度,选择不参与这种行为,体现了对他个人品质的认可和对错误批判的抵制。 与此同时,吴成德并未放弃争取自己名誉的机会。他为了洗清自己的“罪名”,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众多申诉信件,不懈寻求正义和名誉的恢复。这一切努力终于在1980年得到了回应,当局决定重新审查所有被俘的志愿军战士的案件,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彻底复审。 经过长时间的审查,1982年,吴成德的冤屈得到了平反,恢复了他的党籍及军事地位,为他多年的坚持和忍耐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平反后,吴成德选择返回他的家乡山西运城,这位历经沧桑的老将军在家乡安享晚年。在晚年的日子里,尽管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他依旧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捐资十万元支持家乡建设。 吴成德的一生充满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无愧于他的军人身份。1996年,这位坚持正义的老将军在运城逝世,享年84岁。
上世纪60年代初,盘锦大洼子农场副场长吴成德正带领职工晒粮,突然1辆小车缓缓驶来
搞了一会笑
2025-01-31 09:08:00
0
阅读:2567
惟心
老将军仁义忠诚都做到了
用户14xxx77
抗美援朝的战俘问题不应一棍子打在18σ师身上自身问题是总部失误再就是我们过于仁道白放了很多美国战俘造成停战谈判很多战俘沒能要回来记位历尹
用户13xxx19
向老将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