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路上的爱之寻光(故事) 万能生活指南 相亲路上的爱之寻光(故事) 28岁的晓妍,这位从海外学成归来的硕士,已然成了相亲局里的“常客”,细数起来,她已经历了10次相亲。 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沙妹子,如今的她在长沙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担任行政工作,每天忙碌又充实。 留学归来之际,晓妍满心都是对家乡的眷恋。 大城市的繁华虽诱人,但家乡的烟火气更让她难以割舍,于是她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回到长沙。 她所学的传媒专业在家乡的就业市场上,机会虽多,竞争却也异常激烈。 好在晓妍凭借着亮眼的履历和出色的面试表现,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踏入了现在这家公司的大门。 晓妍家境优渥,父母经营的餐馆在当地颇具口碑。 为了让女儿上下班更加便捷,父母特意在市中心购置了一套温馨的小公寓,还送了一辆代步车,解决了她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晓妍每月拿着8000元的工资,再加上丰厚的年终奖金,年收入能达到12万左右。 平日里,她喜欢和朋友穿梭在长沙的大街小巷,打卡各种美食,偶尔也会去看个艺术展,这样的收入足以支撑她惬意的小资生活。 家庭里,父母身体康健,一家人相处融洽,工作上也顺风顺水,可唯有一件事,让晓妍感到头疼不已,那便是日益汹涌的催婚潮。 父母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晓妍到了适婚年龄,是时候成家立业了。 虽说父母没有过分逼迫,但言语间的暗示和旁敲侧击,还是让晓妍压力不小。 不过,晓妍对相亲这件事倒是抱着开放的态度。 在她看来,相亲不仅是寻觅伴侣的途径,更是拓展社交圈的好机会。 通过熟人介绍的相亲对象,至少在家庭背景和人品方面有一定保障,能省去不少前期的试探。 她的相亲经历丰富多样,朋友牵线4次,亲戚搭桥3次,同事也帮忙介绍了3次。 她的第一次相亲,是在回国半年后,对象是朋友的大学同学。 两人在咖啡馆初次见面,相谈甚欢,之后还一起去看了电影,可随着了解的深入,才发现彼此三观不合,最终没能走到一起。 如今相亲,晓妍养成了先在微信上交流一段时间的习惯。 通过聊天,她能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聊得来才会约线下见面。 约会地点,她大多会选在充满甜蜜气息的甜品店、静谧的书店或是风景宜人的公园,聊天内容也轻松有趣,刻意避开那些沉重的物质话题。 毕竟在交换联系方式之前,介绍人就已经把双方的基本条件都说明白了,能坐到一起聊天,就意味着对彼此的基础条件是认可的。 在长沙,大家一般不会一上来就谈论彩礼的事情。 在晓妍心中,相亲对象的人品、性格和才华才是最为关键的。 而她也清楚,对方往往更看重她的家庭条件、稳定工作和姣好面容。 她觉得,恋爱应该是浪漫的相互吸引,只有相处下来彼此契合,能给她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她才会考虑结婚,毕竟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还牵扯着两个家庭,必须慎重对待。 随着相亲次数的不断增加,晓妍渐渐发现,不少人目的性越来越强,一见面就开始谈论结婚生子,这让她有些应接不暇。 去年5月,她结识了一位89年的男生,两人线上交流时十分投缘,见面后更是相谈甚欢。 可相处一段时间后,男生就开始频繁提及结婚计划,希望一年内结婚,婚后尽快要孩子。 晓妍被这突如其来的催促弄得不知所措,内心纠结万分,最终还是选择了分开。 又一年春节来临,家庭聚会时,长辈们的话题永远绕不开她的终身大事。 七大姑八大姨的关心,像密密麻麻的弹幕一样向她袭来,让她哭笑不得。 但晓妍心中依然怀揣着希望,她相信,那个对的人,或许就在下一次相亲的转角处,等待与她邂逅 。
相亲路上的爱之寻光(故事) 万能生活指南 相亲路上的爱之寻光(故事) 2
文化你我她
2025-01-31 05:35: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