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任穷汇报原子弹爆炸要延迟到1964年,康生讲太迟了,毛主席说:“康生,要原子弹1962年爆炸,你去当二机部部长吧!” 康生一听,顿时蔫了,再也不吭声了。 宋任穷,这位党史上赫赫有名的“咬牙干部”,无论是在艰难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还是在冀南抗战岁月里,都始终展现出了非凡的坚韧与不屈。1909年7月,宋任穷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普通家庭。从小,他便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年少时,宋任穷师从夏明翰,积极参加农民运动。18岁那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的生涯。很快,他便加入了浏阳工农义勇军,担任了第四团第二中队的党代表,正式走上了军旅生涯的道路。 1927年,浏阳工农义勇军接到参加南昌起义的任务。然而,由于起义爆发得太突然,部队并未能及时赶到南昌,最终只能在原地待命。组织指派宋任穷前往江西省委请示工作部署。为了避开敌人的盘查,宋任穷历经了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终于与组织取得了联系。 就在此时,他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把一封用药水写成的密信交给毛泽东。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宋任穷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最终成功将这封信送到了毛泽东手中,为毛泽东进军井冈山奠定了基础。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他与毛泽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为他日后投身革命、跟随毛泽东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篇章。 1928年2月,宋任穷被调至袁文才和王佐领导的农民武装部队担任党代表,毛泽东特别叮嘱他:“给山大王当党代表,做连排长,不要想不通,这是革命的需要。”宋任穷完全没有辜负毛泽东的信任。在这一年里,他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逐渐改变了这支部队原有的绿林习气,使得这支部队逐步形成了更具纪律性的革命力量,为后来的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3年的北京,正值深秋时节。二机部的办公大楼里,一场关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进度的重要会议正在进行。作为二机部部长的宋任穷向中央领导汇报了最新的研制进展。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各项条件,他审慎地提出,原子弹爆炸试验预计要延迟到1964年才能完成。 这个时间节点的提出立即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在场的康生闻言便显露出不满,认为这个进度太过缓慢,与国家的战略需求不相符合。他提出质疑,表示应当加快研制进度,尽早实现突破。 正当讨论逐渐激烈之际,毛主席开口说话了。他以一贯的智慧和机敏,向康生提出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建议:"康生,如果你认为进度太慢,那么你来担任二机部部长,争取1962年就让原子弹爆炸如何?"这番话既点明了原子弹研制工作的艰巨性,也体现了对实事求是精神的强调。 毛主席的这番话可谓一语中的。原子弹研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全国的科研力量,协调众多的技术环节。这不仅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更需要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科学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生听了毛主席的话后,顿时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不再对进度问题提出异议。 事实上,早在1956年第二机械工业部成立之时,毛主席就已经深思熟虑地选定了宋任穷担任这一重任。他当时语重心长地告诉宋任穷,搞原子弹研制要像学写字一样,要循序渐进,先学写正楷,再练行书,最后才能写草书。这个生动的比喻说明,科研工作必须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 1949年秋天,宋任穷因公事经过老家湖南浏阳,决定趁机回家看看。时隔二十多年,他终于回到了故乡。家乡的人听闻他的归来,纷纷涌向宋家门口,满怀期待。大家都说,宋任穷现在是个大官,肯定能带来些好处。果不其然,宋任穷手上果真拿着几块大洋,乡亲们以为这是他要分发的财富。然而,宋任穷并没有照着乡亲们的期待行事。 他把钱交给了两位曾经借过他钱的老乡,说:“当年我借过你们的钱,今天连本带息还给你们。其他乡亲们不必怪我,我虽然是个官,但还是个穷官,没什么钱。”宋任穷回到家乡,本打算多呆几天,但乡亲们日日登门探望,照例要求请吃饭。没过几天,宋任穷的钱几乎用尽,干脆早早离开了家乡。就这样,他成了“宋人穷”,不得不匆忙离开。 1956年,周恩来总理找到宋任穷,提到希望从军队中选一位中央委员加强地质战线,并请宋任穷考虑推荐合适人选。作为红军时期的干部,宋任穷无论是在组织部还是军委总干部部,都非常得心应手。然而,尽管他早已熟悉各项人事工作,宋任穷始终有一个报国梦——那就是投身科技事业,特别是地质领域。 因此,他主动向周总理请缨,希望能够转到地质部门,投身国家的科技发展。周总理在请示了毛主席后,意外地得到了毛主席的指示:将宋任穷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负责国家原子弹研发事务。毛主席认为,原子弹事关国家安全,必须尽早开展,不能再等。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宣布撕毁对中国的原子能援助协议,停止了对中国的支持。面对这一局面,宋任穷和团队迅速做好了思想准备,制定了《原子能事业八年规划纲要》,明确了目标,并通过自力更生,坚定了继续科研的决心。
宋任穷汇报原子弹爆炸要延迟到1964年,康生讲太迟了,毛主席说:“康生,要原子弹
运赛过去
2025-01-31 00:30:11
0
阅读:1140
华山大俠刘军军
宋任穷为中国的原子弹事业呕心沥血[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