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意图南下征服荆州与扬州。此时,荆州因刘表去世而陷入混乱,其子刘琮投降曹操,使刘备面临困境。刘备原驻守樊城,为对抗曹操,面临艰难抉择。有人建议他趁机夺取襄阳,但刘备选择带着愿意跟随的老百姓一同南撤。此举既源于他对百姓的同情,也考虑到了战略大局。
刘备携民渡江之路艰难,从樊城至江陵,路途遥远且充满危险。然而,他并未抛下百姓,展现了其责任心。但后人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刘备利用百姓作为掩护,延缓曹操追击;也有人认为他真心关怀百姓。
途中,刘备遭遇曹操精锐部队虎豹骑的追击,在长坂坡一战中损失惨重,仅少数人逃脱,其中包括赵云救回刘备儿子的壮举。最终,刘备与刘琦会合于江夏,虽损失巨大,但他未被打倒,积极寻求其他势力帮助,与孙权联手,为赤壁大战奠定基础。
刘备携民渡江之举,既体现了他对百姓的关心,也彰显了他的政治智慧。这一决定不仅关乎个人利益和面子,更影响了整个时代格局,间接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举展现了刘备在艰难选择面前平衡道义与现实的勇气与决心,对后世领导人具有启发意义,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