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参与制定规则,会更容易遵守 记得有一次,我嗓子哑了,疼的厉害,还不能说太多

孤松谈学习技巧 2025-01-28 10:36:42

孩子参与制定规则,会更容易遵守 记得有一次,我嗓子哑了,疼的厉害,还不能说太多话。 但是还要带班,怎么办呢?于是我让小朋友们帮忙想一想办法。于是我跟他们简单表示我嗓子说不了话了,今天如果有小朋友在班里打闹,或者上课时总说话,我该怎么提醒他呢? 孩子们开始议论纷纷,给出了很多办法。 有一名小男孩说,可以作出一个暂停的手势,边说他边给我比划了一下。于是我征求其他小朋友们的意见,他们也都同意这个办法。 后来可想而知,当班里有小朋友太吵打闹,我只要一喊,“大三班!”,他们便齐刷刷看向我,我立刻作出这个暂停手势后,几个小朋友开始互相提醒,“小点声,我们声音太大了”。 为什么和孩子一起制定的规则,他们更容易遵守呢?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我们在制定规则时,是根据幼儿的年龄进行的。变逐步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管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遵守。 3-4岁幼儿可以由大人制定,并告知幼儿制定规则背后的原因,帮助他们建立规则意识,而到了中大班4-6岁,可以鼓励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6岁大班阶段的幼儿具有“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的典型表现。 所以,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幼儿的个性更加鲜明,合作能力增强,他们有较为明确的行为意识,因此可以让幼儿与同伴讨论,共同参与规则的制定与修改,使幼儿感到规则使其内在需求,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由此一来,在规则的执行中,幼儿也会更加乐于接受,甚至主动成为规则的“监督者”,从而有助于教育的顺利实施。 那么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对于4-5岁以上的孩子,我们便可以引导孩子,共同参与到制定规则的过程中来,激发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建立对社会规则的认识。

0 阅读:3
孤松谈学习技巧

孤松谈学习技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