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
迈凌聊文学
2025-01-28 01:18:41
我的私人书单
发生于十七世纪中叶的明清易代,是世界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表面看起来,明朝人口超过1亿,清朝八旗就算全民皆兵,八旗兵总数也不到20万,体量悬殊如此之大,更别提双方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差距。然而,明朝就是灭亡了,清朝就是入主中原了。
李伯重把明朝的灭亡形容为“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
可想而知,一定是明朝的社会自己出了巨大的问题。那么,是什么问题呢?
以往学界,包括教科书把明亡的原因大致归结为:政治腐败、天灾频发、社会矛盾激化、农民大起义。内忧外患,导致其灭亡不可避免。
李伯重在《新视野,新历史》一书中,将明清易代放在环境史与全球史视野中进行考察,指出是“天”亡大明。这里的“天”,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明自万历以后,各种自然灾害就史不绝书,干旱、洪涝、蝗灾等,可以说层出不穷。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之所以造反,也是因为水灾、旱灾,也就是因为灾荒。
根据气候史研究证实,明代后期遭遇“小冰期”。气候变化对“靠天吃饭”的农业产业产生巨大影响,并导致的大旱灾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蝗灾、大瘟疫,使原有的社会秩序崩溃。
崇祯当了17年皇帝,明王朝跟农民军就打了17年,天下灾荒也持续了17年。崇祯七年(1634),前兵部尚书吕维祺给皇帝的奏疏里说“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
如此局面,又岂是像崇祯这样一个“勤勉的昏君”和腐败的明朝官僚机构所能应付的。因此明朝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气候变化。换言之,就是“天”亡大明。
其实,这场气候变化导致的危机也席卷了世界其他国家。危机由英国到日本,由俄国到撒哈拉以南非洲,蔓延全球,就连美洲大陆也受到波及。据估计,该时间段共有1/3世界人口死亡。
所以,明清易代是全球性“十七世纪危机”的一个部分。
李伯重还指出,这个危机不仅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进入了世界贸易体系,结果之一是中国越来越依赖白银输入。而在十七世纪前半期白银输入数量出现了颇大变动,这有可能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放到全球史与环境史视野中来观察明清易代,方能得出一个全面性的结论。
本书还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所作的一些学术讲演、书序与书评。特别是书中传达的中外学界的新动向,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史学领域的一些新进展,从中获取新知识,扩展视野。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