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本就没有那么简单。 到了一定年纪后,才会发现,解开这些恩怨的关键,不是争执,也不是强硬,而是要“反着来”。 很多时候,主动放下,才是最智慧的选择。
01 别总是等着对方来道歉,先低头的那个更有智慧。 现实中,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往往因为一些小事积累下来。 一旦有了争执,很多人都希望对方先认错,先道歉,好像这才是平息矛盾的关键。 但事实是,这种心态让你们的关系越加僵硬,反而失去了和解的机会。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和他妹妹几乎两年没说过话。 一次家庭聚会后,因为父母的照顾问题,两人闹得不可开交。 妹妹在内心一直觉得自己受了不公平的对待,而他也觉得妹妹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本来,两人都有话要说,但谁都不肯低头。 最后,终于是他主动找了妹妹,开口道歉,原本尴尬的氛围瞬间消散。 “先低头”的人,不一定是软弱,而是看得更远。 你自己的一点妥协,可能就是解开多年来矛盾的钥匙。
02 别用“对不起”交换“你应该”的心态。 很多人在为兄弟姐妹做事时,心里总会觉得“我做了这么多,你应该回报我”。 这种心态,不仅让自己疲惫不堪,最后往往还会让矛盾加剧。 我有个亲戚,她在家庭中承担了很多责任,尤其是照顾父母的事情。 她一直觉得,自己的付出理应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直到有一天,她意识到:如果自己一直抱着“我做了这么多,你就该回报我”的心态,任何事都无法解决。 她开始转变思维,不再期待别人回报,而是让自己心情放轻松,关系才慢慢回温。 做事不应该带着条件,特别是在家庭关系中。 你心甘情愿地为别人付出时,尽量不要去期待回报,学会让自己解放。 亲情的纽带不应该是建立在交换条件的基础上,而是靠彼此的真心和理解。
03 不要总想做“修补匠”,给自己留一点空间。 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与父母的过度干预密切相关。 父母年纪大了,偏爱一个孩子,其它孩子难免不平衡。 尤其是在父母重病或有需要的时候,长时间承担照顾重任的一方,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 但有些人,却不知不觉成为了“修补匠”,试图在所有人之间调解,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感受。 问题是,做“修补匠”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你自己也面临着压力和困难时。 你并不是全能的,不必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 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有时需要一定的距离,让大家都冷静下来,自己也能给自己一点空间,去照顾好自己,放松自己。 这种心态的转变,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