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兴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10年代前,式微于本世纪10年代末,终于在2020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计划生育政策,究竟是好是坏,功过怎样?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对的人口问题具有多重复杂性。1953年,根据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达到601,938,035人。此时,中国正处在人口快速增长的阶段,这一现象部分是由于当时社会主流观念的影响,即认为“人多力量大”。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既要处理内部的社会经济问题,还必须应对外部的威胁,如美国和苏联的核武器威胁。 这一时期,中国逐渐增强自身的军事力量,并通过外交努力逐步解除了这些威胁,国家安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伴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国内的资源分配和社会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粮食供应问题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历了严重的粮食短缺,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饥荒。 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对国家发展构成的压力,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这项政策最初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实施。 1979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口问题逐渐凸显,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压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 虽然这帮助中国控制了人口数量,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性别比失衡和老龄化问题。一胎政策限制了家庭的生育自由,导致了一些家庭采取极端措施,如非法的性别选择和不人道的对待女婴。 21世纪,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显现,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倾向于只生育一个孩子,甚至选择不生育,这与高房价、高生活成本、以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生育率持续下降。 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施,该法律提倡夫妇生育一个子女,规定了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夫妻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 2013年,中国面对日益严峻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实施单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2015年,为了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21年5月31日,面对人口增长放缓和老龄化加剧的新形势,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提出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支持家庭发展。这一政策的调整是对当前和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响应,意在通过政策的灵活调整,更好地平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到了现在,政府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始鼓励家庭生育更多的孩子,甚至全面放开三胎政策。然而,社会文化层面的挑战不容小觑。 在传统观念中,家庭结构通常以夫妻双方为核心,孩子的出生往往与婚姻紧密相关。因此,单身女性生育在文化层面上可能面临不小的阻力和偏见,这包括来自家庭、亲友甚至是社会的压力和误解。 政策层面的讨论同样复杂。提出允许30岁以上单身女性生育一胎的提议,表面看是对女性权利的一种扩展,实际上背后涉及到广泛的法律和政策调整。 另一方面,对于婚内女性而言,此类政策的推广可能会引起她们的焦虑和不安。婚姻内的女性可能会担忧,这种政策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自己家庭内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可能担心这会对婚姻本身的定义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法律的完善也是重要的议题。如何在承认单身女性生育权的同时,处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亲子关系的法律认定、子女的户籍归属问题等,都需要精细的法律设计和周密的考虑。
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兴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10年代前,式微于本世纪10年
别具龟格
2025-01-27 12:19: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