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买臣的故事,堪称一则关于奋斗、离别与后悔的传奇。他出生贫寒,年轻时靠砍柴为生,肩挑柴担、手拿书本,在集市上卖柴。奇怪的是,虽然市面上有不少卖柴的樵夫,朱买臣的柴却总是卖得最快。其一,他不定价,让买家自定价;其二,他读书的模样使得人们同情并乐意买他的柴。 然而,这种生活并未得到妻子杨氏的理解。一次,杨氏出门挑水,看到丈夫一边挑柴一边读书,因专心阅读摔倒,弄得满身泥水。她愤怒地回家,要求朱买臣二选一,要么卖柴,要么读书,不要再两头兼顾。朱买臣却告诉她,卖柴是为了生活,读书是为了未来的富贵,富贵有时,贫贱有时。妻子不信,冷笑道:“卖柴的樵夫能做官吗?” 面对妻子的轻视,朱买臣写下和离书,妻子则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尽管如此,朱买臣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继续卖柴读书。七年后,汉武帝在全国下诏求贤,朱买臣终于凭借好友严助的推荐,获得了会稽太守的职位。 然而,当他上任途中,偶遇一群修河的役夫,其中一位蓬头垢面的妇人正在给丈夫送饭,朱买臣惊讶地发现,这正是自己的前妻杨氏。杨氏羞愧万分,向朱买臣请求,如果他愿意,可以让她做个妾。朱买臣冷笑并命人泼水在地,淡然说道:“若你能将这泼出去的水收回来,我便与你复合。” 杨氏羞愧欲绝,朱买臣却心如止水,决定不再复合。最终,他给予杨氏一些土地,让她安度晚年。然而,杨氏因无法承受别人指指点点的目光,最终选择投河自尽。 朱买臣的经历,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夫妻间最重要的并非财富或美貌,而是共同经历风雨的深情与责任。即使朱买臣最终获得富贵,却始终无法弥补曾经的背离与伤害。
朱买臣:妻子离去,富贵终来,悔恼难消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2025-01-27 11:18: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