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达于:守护国宝的坚定守望者

功标青史呀 2025-01-27 10:06:01

1925年,苏州豪门潘祖年病重临终时,唯一的请求便是让20岁的孙媳潘达于守住潘家的珍贵宝物——大克鼎和大盂鼎,绝不允许这些国宝流失。潘达于答应了祖父的遗愿,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文物守护之路。 潘家世代书香,藏品丰富,尤其是大克鼎、大盂鼎这两件国宝,是潘家最为珍贵的传家之宝。然而,随着潘祖年去世,潘家没有了直系后嗣,潘达于作为守家人,肩负起了保护潘家藏宝的责任。即便她年纪轻轻,且是寡妇,但潘祖年深知,她足够坚韧与果敢,能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潘家宝物历来受到众多势力觊觎,包括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以及后来的日本侵略者。在1929年,潘家甚至遭遇了来自外国收藏家的引诱,他们提出用600两黄金和洋别墅交换大盂鼎和大克鼎,但潘达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她坚定地表示,潘家宝物属于炎黄子孙,绝不允许流入外国人之手。 1937年,日本侵略者得知潘家宝物的存在后,亲自闯入潘家,企图强行抢夺。这时,潘达于用尽智慧,将两件国宝巧妙隐藏:她请来木匠制作木箱,将宝鼎埋入地下深坑,成功躲过了敌军的多次搜查,直到战争结束。 1951年,潘达于决定将潘家这两件国宝无偿捐赠给国家。她表示,宝物应当为国家所用,不为私利。而当时的上海市博物馆为了感谢她的贡献,给予了2000万的经济奖励,她却婉拒了这笔钱,只接受了奖状。她表示,如果她真图财利,早就将宝物变卖,而非一直守护。 潘达于不仅守护了潘家的宝物,还不断捐赠家族收藏的字画和文物。她的无私奉献和坚定守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精神,成为了不朽的榜样。正是她的坚守和付出,今天我们才能有幸在博物馆中欣赏到大盂鼎和大克鼎这两件国宝。 潘达于的事迹,不仅仅是对潘家传统的延续,更是对国家、对文化的深厚情感。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以及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守护属于民族的珍贵遗产。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她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学习她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0 阅读:3
功标青史呀

功标青史呀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