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法务部的通报里不关心内容本身就已经很抽象了,跑去纠结文法,还暴露中文差,那才是最乐的[太开心]最早的古汉语是没有标点的,是为了方便阅读者理解内容才有了标点和句读。
然而初级语文(比如小学语文)的标点学习和高级语文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就是初级语文标点学习处在“不这么用就是错的”阶段,核心是规范你能做什么,而高级语文更多则是在表达自由上做约束规则,“这样做是错的”。
所以小学生做题会经常出现“书上没这么写,所以有问题”的搞笑情况,高中生就会分辨如何根据环境,场景,表达需求和内容目的灵活地在规则内使用标点符合,让文字表达更丰富,准确,贴合。
比如用逗号隔开主谓宾,甚至逗号塞动宾之间表示强调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图2官方发言就是例子。
这时候你就能看出来他们到底是哪里有问题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