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6年,汉朝酷吏张汤在被逼自杀时,写下遗书给汉武帝,称:“臣从刀笔吏起家

公元前116年,汉朝酷吏张汤在被逼自杀时,写下遗书给汉武帝,称:“臣从刀笔吏起家,凭陛下宠幸升至三公,然而陷害我的,是丞相府的三位长史。”说罢,张汤拔剑自尽。 张汤,原为长安吏,凭着年轻时一次抓老鼠的机智,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因而踏上了仕途。他的才智得到了丞相田蚡的赏识,进入朝廷担任御史,后来成为九卿之一,担任廷尉,掌管司法。他在处理陈皇后巫蛊案时,顺藤摸瓜查到幕后主使女巫楚服,令汉武帝对他印象深刻,升其为御史大夫,丞相权力逐渐被边缘化。 张汤之所以能够升至高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严厉的治政态度。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汉武帝本不打算处决牵连的亲信,但张汤却坚持认为,像严助、伍被这样的人不杀,日后就无法服众。最终,严助和伍被斩首,张汤因此深得汉武帝宠信,成为了朝中的核心人物。 然而,张汤的权力扩张并非没有代价。他因冷酷无情和仗势欺人,得罪了不少人。主爵都尉朱买臣因罪被贬为郡守长史,前来拜见张汤时,张汤高高在上,显得十分傲慢,甚至连府中下属对朱买臣都没有丝毫礼貌,朱买臣对此心生怨恨。 多年来,张汤屡屡打击政敌,并暗中指使属下鲁谒居制造诬告。张汤也因此惹上了不少麻烦。李文,河东郡守,成为御史中丞后,因与张汤有隔阂,多次在奏章中指责他,然而找不到确凿证据。张汤便指使鲁谒居进行陷害,最终将李文处死。李文死后,张汤以“熟人之怨”搪塞了汉武帝的询问,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随着事件逐渐暴露,张汤与鲁谒居之间的关系被人怀疑有问题,尤其是在鲁谒居病死后,张汤与其弟的接触引发了赵王刘彭祖的怀疑。赵王上书告发,称张汤有大阴谋。随后,汉武帝命廷尉赵禹审理此案,证据逐渐显露,张汤的罪行无法掩盖。 张汤得知自己即将被定罪时,意识到无法挽回,便写下遗书向汉武帝谢罪。然而,在张汤死后,家中仅剩五百金,张汤的母亲对此显得淡漠,表示“不值厚葬”。汉武帝听闻此事,感叹道:“没有这样的母亲,不会有这样的儿子。”于是,他对张汤的敌人进行了严惩,命令斩首朱买臣、王朝、边通,庄青翟自尽,而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则被提拔为大司马,继承了父亲的官职。 张汤的一生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背叛,尽管他凭借铁腕政策在汉朝政坛站稳脚跟,但最终的结局证明,权力的巅峰无法掩盖一个人的反复无常和冷酷无情。

0 阅读:1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