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年,武则天欲将皇位传给侄子武承嗣,狄仁杰却强烈反对:“臣认为,历史上从未见

698年,武则天欲将皇位传给侄子武承嗣,狄仁杰却强烈反对:“臣认为,历史上从未见过侄子将姑姑放入宗庙的。”武则天愤怒回应:“这是我家之事,与你无关!” 早在684年,武则天废除李显的帝位,将他和夫人软禁至房州,改立李显的弟弟李旦为帝。然而,李旦被禁足在寝宫,无法过问政事。当时,徐敬业与李世民之子越王李贞联合起义,要求恢复李显帝位。宰相裴炎劝说武则天立李旦亲政,但武则天以谋反罪处死了裴炎。李贞父子兵败后自杀,而武承嗣和武三思则借机陷害李渊家族,将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等李唐宗亲诛杀。 690年,武则天继续镇压李氏宗室。李治之子泽王李上金与许王李素节被武承嗣陷害谋反而被杀,短短两个月内,又有12位宗亲在武则天的命令下被杀。 同年九月,李旦请求将皇位禅让给67岁的武则天,武则天将大唐改为周,定都洛阳,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武承嗣则被封为魏王并拜文昌左相。此时,武承嗣意识到自己有可能继位,开始频繁游说,试图取代李旦。 691年,武承嗣指使洛阳百姓王庆之上书,要求废除李旦,改立他为太子。武则天召见王庆之,王称:“既然武氏为皇帝,李氏子孙不应再为皇嗣。”武则天开始动摇。宰相岑长倩与格辅元反对此建议,结果被武承嗣通过来俊臣的诬陷杀害。武承嗣继续游说,甚至命王庆之每日进宫劝谏,最终王庆之被李昭德毒打致死。 在此背景下,李昭德提醒武则天,父子争权乃古今帝王常事,姑侄之争则更为危险。武则天听后,罢去了武承嗣的宰相职务,但局势并未平息。武则天在一次祭祖大典上,故意安排武承嗣与武三思上位,暗示她仍有意将皇位传给侄子。 693年,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因被李旦拒绝而诬陷其妃子施厌胜图谋诅咒,武则天因此处死了李旦的两位妃子,并软禁了李旦和他的五子。然而,李旦被继续诬陷谋反,武则天命来俊臣审问,并在宫中施刑。最终,李旦的清白得以证明,武则天决定不再追究。 698年,武承嗣再度提出继位要求,武则天对是否立他为太子产生犹豫。此时,狄仁杰站出来劝谏:“陛下若立儿子为太子,必能进太庙享受子孙祭祀;若立侄子,侄子只是祭祀自己的父母,历史上从未见过姑姑入庙。”武则天听后不悦,回应道:“这是家事,与你无关。”狄仁杰则机智反驳:“国家大事皆为陛下家事,臣子与君主一体,岂能不管?” 历史证明,武则天决定立李显为太子是明智的。武承嗣虽有野心,却缺乏足够的能力,若真立他为太子,武家恐怕会重蹈吕家覆辙。

0 阅读:193

猜你喜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呀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