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是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首,被军民尊称为“朱老总”、“朱总司令”,此外,“红军之父”“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也是他的头衔头衔。这样一个将领,在建国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1949年解放后,朱德已经63岁了,他住进了中南海。 见过朱德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温和宽厚的人,没有哪个人见过他生气发怒。他讲话也不着急,总是慢慢的,看起来脾气很好,不急不躁的样子。 这大概和朱老总当时的年龄有关。国家太平了,外加年龄上来了,人就变得舒缓松弛下来,许多人都说朱老总像一个宽厚的老父亲。 其实朱德作为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首,地位绝对是不可撼动的,按道理来说,解放后他可以过轻松一点的日子,好好地享福了。 然而,朱老总并没有对自己放松要求。 毛主席当时除了工资还有稿费的收入,而朱老总是只有工资的。他没有什么别的收入,所以在物质上不算是太宽裕,不过总归也是够用的。 朱老总的生活一直很简单朴素,这几乎是出了名的。 有一次,朱德儿媳妇来看望他的时候,发现他的棉被已经破烂不堪,简直还不如一般百姓家里的。 儿媳妇看到之后就想去买一床新的被子,但警卫员却告诉她:首长说过,再修补一下就行了。 儿媳妇懵了,并非以前没人发现,只是朱德拒绝了购买新的棉被,所以才一直用这条破破烂烂的被子。 在勤俭节约这件事上面,朱老总甚至不只是这么要求自己,也这么要求自己身边的人,比如他的子女。 朱老总的小女儿名叫朱敏,她早年在国外留学,回国之后,就在大学里当老师,可以说是一个知识分子。 有一次,朱老总和朱敏一起散步,在经过一片庄稼地的时候,朱德停了下来。他问朱敏:你知道这些庄稼分别都是什么作物吗? 见朱敏懵懂的样子,朱德就继续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想要了解我们这个国家,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 朱敏也很快接话,说自己以后一定会竭尽全力争取机会,去农村下乡历练历练,让自己更了解农村,同时也能更了解中国。 1965年,朱敏就真的像她所说的那样,参加了山西农村的一个下乡调研活动。 但是,朱敏其实有高血压,这让当时负责调研活动的领导十分烦恼。 领导担心朱敏的安全,于是就找到朱敏的母亲,也就是朱德的夫人康克清,说明了自己的顾虑。 不料康克清和朱德一样,对女儿去农村调研都是百分之百支持,于是朱敏最终还是去了江西农村。 还有一件事儿,是关于朱德的外孙。朱德外村名叫刘建,他和朱敏一样,也听从朱德的告诫,来到了农村。 但是呢,1974年的时候朱德已经88岁了,所以组织上就把刘建调回了北京,算是一种合情的照顾。 没想到朱德对此却并不觉得开心,反而态度很严肃。朱德表示,自己的子孙应该是革命接班人,是国家的建设者,而非一个单纯的孝顺的孩子。 所以最终,刘建又回到了农村,继续为了建设祖国的事业而砥砺前行。 可以说,朱老总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一生,对物质享受都看淡了,他心中只在意一件事情,就是为人民服务,建设祖国。 朱老总的子女不算太多,家里却一直很热闹,一些战友的孩子,或者烈士的孩子都会来吃饭。这大概也是因为朱老总的品德令人尊敬。
朱德是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首,被军民尊称为“朱老总”、“朱总司令”,此外,“红军之
山史里记
2025-01-25 10:12:47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