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们的反对,带着妻子离开了家,从此后音讯全无,直到10年后,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被紧急送往医院,才揭开了朱敏才和妻子失踪的原因。 1942年,朱敏才出生在贵州的一个贫困家庭。从小他就明白,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于是他拼命读书,终于考上了贵州大学英语系。 毕业后,朱敏才进入对外经贸部工作,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工作能力,他一步步走上了重要岗位。在他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是被派往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担任经济商务参赞。 在外交岗位上,朱敏才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干。他积极推动中尼两国的经贸往来,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搭建了重要桥梁。在处理复杂的外交事务时,他总能以专业的态度和智慧化解各种难题。 而在北京,他的妻子孙丽娜也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作为北京市最早一批小学英语教师,她见证了中国基础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后来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她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孙丽娜在教学工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才能,她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多年来,她培养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不少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优秀成绩。她出色的教学成果得到了肯定,被评为高级教师。 这对夫妻的相遇,是两条不同人生轨迹的完美交汇。他们都有着对工作的执着追求,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着人生价值。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成为最重要的主旋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朱敏才和孙丽娜的事业都达到了顶峰。在外人看来,他们已经实现了许多人羡慕的人生目标:有着令人尊敬的职业,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还有幸福美满的家庭。 但是生命的意义往往在于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更有价值的事业。2005年,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朱敏才,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和妻子的人生轨迹,也影响了许多山区孩子的命运。 这对事业有成的夫妻,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放弃了舒适的退休生活,走向了一个充满挑战的新起点。这个选择,让他们在人生的下半场书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005年的一天,一则关于贵州山区教育现状的电视新闻改变了朱敏才和孙丽娜的人生轨迹。这则新闻展示了山区学校的困境:破旧的校舍、简陋的教学设备、缺乏师资力量。 看完新闻后,这对夫妻没有过多的讨论就做出了决定。他们要去山区支教,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为了避免家人的担心和阻拦,他们选择了悄然离开。这一走,就是整整十年杳无音信。 他们的第一站是望谟县第二小学,这里的教育资源极度匮乏。朱敏才和孙丽娜从最基础的课程开始,为学生们打下知识基础。 他们不仅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还开设了音乐和体育课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们用创新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随后,他们来到了条件更为艰苦的尖山苗寨。这里的生活设施极为简陋,他们住的是四面漏风的茅草房,旁边就是散发异味的厕所。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他们走访了苗寨的83户人家。通过家访,他们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山区的交通十分不便,为了给学生们购买教材和学习用品,他们经常要徒步几个小时下山。背着沉重的书本和物资,再翻山越岭返回学校。 面对学校没有操场的困境,朱敏才创造性地发明了"尖山棍法",引导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这套简单的体操动作,让孩子们在有限的空间里也能强身健体。 为了让教学更有效果,他们努力学习当地的方言。把方言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在支教期间,他们始终保持低调,从不向外界透露身份。他们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贫困学生,为改善学校条件投入了大量心血。 通过不懈努力,他们为学校筹集了建校资金,添置了教学设备。但他们并未就此停步,而是继续奔波于贵州的各个乡村学校。 十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几十所乡村学校。从望谟到兴义,从孟关到遵义,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报国的理想。 这样艰苦的生活持续了整整十年,直到2014年一场突发疾病打破了他们平静的支教生活。这次意外,也让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终于被外界所知。 2014年,朱敏才因严重的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这一突发事件揭开了这对夫妻消失十年的秘密。 长期在山区工作的艰苦生活,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孙丽娜因长期在强紫外线下工作,右眼已经完全失明,左眼视力仅剩0.03。 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朱敏才的血糖和血脂都严重超标。他还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症,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当这对夫妻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底,他们获得了"最美乡村教师"的称号。 2015年初,他们又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这些荣誉是对他们十年默默付出的肯定。
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们的反对,带着妻子离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1-23 00:19: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