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毛主席正在杭州为起草宪法的事情而忙碌着,却突然叫来了公安厅厅长王芳:“帮我准备一个没有名字的花圈……” (信息来源:毛泽东:“请替我给岳王坟献个花圈”——人民网)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雄的故事却从未褪色。他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毛主席对岳飞的敬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远流长。从少年时代读《精忠说岳全传》开始,岳飞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这位民族英雄的忠义、勇敢和担当,如同精神的种子,在毛主席心中生根发芽。 时间来到1933年的瑞金,彼时革命的烽火正熊熊燃烧。在一次观看京剧《岳母刺字》后,毛主席感慨万千,称岳飞为民族英雄,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1938年延安抗大的课堂上,毛主席再次提起岳飞,将他和李逵的故事并列,激励学员们学习他们的英雄气概。1939年1月,毛主席的演讲中,岳飞的名字再次出现,成为英雄气节的象征。 1950年,毛主席访问苏联。在与斯大林的谈话中,为了解释“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中国精神,他提到了岳飞,这位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 两年后,毛主席视察河南,特意前往汤阴岳庙和岳飞故里,表达他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意。 一路走来,岳飞的精神始终伴随着毛主席,成为他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4年春天,毛主席来到杭州起草宪法。工作之余,他喜欢在西湖边散步,思考国家大事。在一个傍晚,他和当时的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漫步西湖,谈起了西湖边的坟墓。 毛主席认为,达官贵人活着享乐,死后还要占据西湖的宝地,这实在不妥。除了岳王墓等少数有代表性的坟墓,其他的都应该迁走,还西湖一片宁静。 接着,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岳飞。毛主席对岳飞的评价,并非简单的歌功颂德,而是充满了辩证的思考。他赞扬岳飞率领岳家军抗金的英勇事迹,肯定他精忠报国的精神。 同时,毛主席也指出了岳飞的不足之处,批评他愚忠于宋高宗,镇压农民起义的行为。他认为岳飞的“愚忠”思想是需要批判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岳飞整体功绩的肯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毛主席的这句话,既是对岳飞的赞扬,也是对秦桧等奸臣的谴责。这体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以及对忠奸善恶的鲜明立场。 几天后,清明节将至。毛主席问王芳是否知道“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这句话的出处,并让他背诵岳飞的《满江红》。王芳背完后,毛主席嘱咐他准备一个花圈,送到岳飞墓前,但特意叮嘱不要写上自己的名字。 这个没有姓名的花圈,承载着毛主席对岳飞的敬意,也体现了他低调务实的作风。他并非为了标榜自己,而是出于对英雄的纯粹敬仰。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无需任何形式上的张扬。 1953年12月底到1954年春天,毛主席在杭州的主要任务是起草新中国的首部宪法。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茶叶也常常被吃掉,说是为了补充营养。除了起草宪法,他还深入基层,到萧山、新登、绍兴等地的农业社视察,与农民和干部交流,了解民情。 在杭州期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插曲。为了安全起见,工作人员建议毛主席戴口罩出行。但毛主席不乐意,时常摘下口罩与群众交流。当时很多人不认识毛主席,只把他当成一位普通的干部。 毛主席在杭州的这段时间,展现了他作为领袖的另一面:平易近人,深入群众,心系百姓。这与他敬仰岳飞的爱国精神,形成了有趣的呼应。 1975年,82岁高龄的毛主席患上了白内障。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毛主席起初有些犹豫。直到遇到唐由之医生,被他用诗句做比喻的沟通方式打动,才最终同意手术。 手术当晚,毛主席提出要听岳飞的《满江红》弹词。这首词是他晚年最喜欢的作品,每当遇到困难,他都会从中汲取力量。听着激昂的《满江红》,毛主席顺利完成了手术。这体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对英雄精神的坚定信仰。 毛主席和岳飞的故事,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学习岳飞的爱国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也要学习毛主席的辩证思维,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汲取精华,摒弃糟粕。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如何传承英雄精神,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毛主席与岳飞,两位跨越时空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对话如同历史的回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精神永不过时,它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1954年,毛主席正在杭州为起草宪法的事情而忙碌着,却突然叫来了公安厅厅长王芳:
彤彤的历史时光谈过去
2025-01-22 15:30: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