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地出门观察人是作家的最佳创作环境” “自由走街串巷,看看人们怎么生活,保持一定的匿名性,可以毫无负担地写作的环境,对作家来说是最佳的创作环境。” 去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韩江作家(照片)在小说《不做告别》(2021年)的英文版《We Do Not Part》本周在美国出版之际,接受了《纽约时报》的视频采访。据《纽约时报》21日(当地时间)报道,韩作家表示,“自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大部分时间都消失在大众视线,对于最近发生的事件,我仍在仔细思考。”以济州4?3事件为素材的《不做告别》由一直以来向英美圈介绍韩江主要作品的美国兰登书屋旗下的豪加斯出版社出版。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拒绝个别采访而潜行的韩作家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正在努力回到安静的写作生活,在俯瞰小院子的阳光照射的房间里写作”,“飘雪覆盖着去年种的野花。”《纽约时报》补充说:“韩作家的诺贝尔奖(在韩国)得到了像奥运会金牌一样的祝贺”,“据说20多岁的儿子因为受到过度关注而备受煎熬,在采访中拜托不要提及自己。” 韩作家还提到了抵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之前发生的12?3非法紧急戒严事态的市民们。她说:“因为知道1979年和1980年的记忆不能重复,所以他们在深夜走上了街头”,“就这样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了。”她还说明道:“将韩国痛苦瞬间的个人经验写成文字,与世界残酷的受害者、绝对不会忘记他们的人们感到了深深的连带感”,“将死亡的记忆和活着的现在连接起来,什么都不让死,这不仅仅是有关韩国历史的事情,也是关于所有人类的事情。” 《纽约时报》还介绍了作为诗人登台的韩作家在执笔小说时,在文章和单词的选择上下了很大功夫的轶事。据说,韩作家在小说《少年来了》(英文名《Human Acts》)的编辑过程中,连每个音节都和编辑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纽约时报》报道说:“韩作家开玩笑地对编辑说‘即使发生意外事故,我们争论的音节即使语法有些错误,也千万不要随意改变’。”
“自由地出门观察人是作家的最佳创作环境” “自由走街串巷,看看人们怎么生活,保持
矢志不渝攀高峰
2025-01-22 12:48: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