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本来不姓蒋而姓郑,他原名郑三发,父亲叫郑福安,母亲叫王彩凤或王采玉,是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河街乡南岸村人!在民国时期这里叫作灵沟镇小郑庄,蒋介石是在小时候随母亲改嫁到蒋家之后,才由郑姓改为蒋姓的!看到这几句话你先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在河南省许昌市河街乡关于蒋介石原名郑三发的说法,从民国以来流传至今,而且还有很多证据来证明此事。 听说在南岸村至今还生活着郑三发的大哥郑大发的后人,于是我就骑车来到南岸村,找到了郑大发的孙媳靳秀娟阿姨,听她讲述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郑三发的父亲郑福安早亡,二哥郑二发也早夭,母亲王采玉(有的版本称王彩凤,由于靳秀娟是孙媳,所以她也不清楚)就带着他们兄弟二人去了省城开封谋生,给一盐铺蒋老板家当奶妈,蒋老板妻子去世后就娶了王采玉,郑大发反对母亲改嫁愤而离家出走,郑三发就随母改嫁而改成了姓蒋,并取名瑞元,就是后来的蒋介石。蒋介石考入军校后被送日本留学,在此期间结识了陈其美,经陈其美举荐给孙中山,因追随孙中山革命多年,获得了他的信任而受到提拔,成为黄埔军校校长、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 家在许昌的大哥郑大发,当他看到蒋介石的挂像后认定,这就是他的弟弟郑三发,于是筹集路费赶往重庆认亲,受到国民政府秘书长吴鼎文的接见,蒋介石知道后耽心领袖形象受损,不利于号令全国抗战,于是指派军统局局长戴笠处置,戴笠把郑大发关入白公馆,后来把他与李济深的秘书李任夫一起转到息烽监狱,此事后来被写进了李任夫回忆录。军统少将沈醉在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中,也有郑大发从河南到重庆求见蒋介石的记录,可见当时确有其事。郑大发在息烽监狱里受到了优待,一天好吃好喝有一定的自由,特务们也不敢怠慢,对他一直恭恭敬敬伺候着,在此期间,他给被关押在此的地下党人很多帮助,包括小说《红岩》之中的华子良原型人物韩子栋,还有小萝卜头等人。出于安全考虑,蒋介石还把郑大发的妻子和女儿喜云接到了重庆,后来郑大发他们回许昌时,秘书长吴鼎文给河南省主席刘茂恩写信,要求他厚待郑大发一家。刘茂恩任命郑三发步兵少校军衔并给发饷,许昌县长李峰任命郑大发三儿子郑双喜为民兵团副官,每月发给饷粮三百斤,并给他家盖了旧式三间青楼。 到了解放以后,当年在息烽监狱受到郑大发恩惠的幸存地下党人,在韩子栋(华子良)的带领下,于一九八七年五月来许昌看望郑大发,可惜的是郑大发于一九七五年就病逝了,韩子栋就与小萝卜头的二位哥哥,他们在故居旁边照了张照片留念(下图),郑三发的继父有个长子叫蒋介卿,他的孙女蒋孝玉也来许昌河街乡找郑大发的后人,据她说在她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蒋介石是他母亲把他从许昌带到奉化溪口镇的,蒋孝玉还与郑大发的后人照了相留念。台湾蒋介石许昌原籍考察团团长学者范光陵,副团长香港中威联合体主席陈春,还有郑金聚、李耕五等人也专程到许昌来访。蒋介石的棺椁存放在距台北六十公里的福安里村,郑三发子的父亲叫郑福安,可能蕴含某种纪念意义。母亲王采玉也没有与蒋老板合葬,而是独葬在祖坟,可见蒋介石从心里还是认同自己是郑氏后人的,根据种种迹象表明,蒋介石应该就是许昌人郑三发子。许昌之谜 河南人都传发
抗战中,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笑道
【4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