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超话]如何实现许三多式的蜕变?然后我就想到了许三多的蜕变。虽然只是

士兵突击[超话] 如何实现许三多式的蜕变?

然后我就想到了许三多的蜕变。虽然只是电视剧演的,但还是有可借鉴的地方。

很多人看《士兵突击》都被许三多的成长鼓舞过。那他到底是怎么完成蜕变的?

有人想:这还不简单,因为“不抛弃,不放弃”。回顾剧情,从修路到单杠再到老A考核、对抗演习,好像是这么回事,总结起来都是不抛弃,不放弃。

但如果答案真是那么简单,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现实中依然痛苦迷茫了。

【懦弱的根源】

了解他是如何变强的,首先要了解剧情前半段时他表现出的懦弱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就在他的名字里。他是许家的老三。大哥叫许一乐,二哥叫许二和,他叫许三多。其中寓意一目了然。

生了第一个儿子快乐,叫一乐。生了第二个儿子和谐,叫二和。三胎又是个儿子,有点多余了,叫三多。所以许三多也可以叫许多余。

他从生下来就被他老爹许百顺看做是多余的儿子,从小就是又打又骂,叫做龟儿子。

抚养人从小的打压否定、恶语相向、拳脚相加,让许三多变得胆小懦弱,认为自己就是多余的,自己什么也干不了。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老爹让辍学就辍学,让当兵就当兵。让跑步就跑步。没有过一丝反抗的年念头。

【草原的生活】

草原五班的生活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尤其是说起几个老兵被许三多刺激的坐立不安的画面,让人忍俊不禁。

强烈的反差确实突出了很大的戏剧性。尤其是修路那段,从冲突到和解到加入的过程,看着很感动。

但很多人没看懂这一段表达的是什么。

如果你认为这是表达许三多的成长那就错了。这一段体现的其实是老马四人组的成长蜕变。

许三多呢?他没有成长。他来的时候就是那样,走的时候还是那样。他收获的只有老马四人组的感情。

难道这一段剧情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给他进钢七连刷副本么?当然不是。

仔细回想,五班四人组从来没有当面否定打压过许三多。所有的阴阳怪气也被他理解成了肯定鼓励。

然后他打扫卫生,跑步、训练、修路。完成的非常好。

这一段表达的是:当他一个人,没人给他压力,没有人否定他时,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干的很好。

【七连的煎熬】

进了七连许三多迎来的第一句就是高成的“许三多,你告诉我你是个好兵么?”我想那一刻他想起了曾经被老爹支配的恐惧。

以及后来的伍六一对他的抓狂不满,成才的“教导”。都在不断的强化“你天生就不行,你天生就多余”的概念。

这一刻他又回到了曾经在许百顺身边的状态。总有人在盯着,说你不行,觉得你多余。而他也认可了这一想法。

在五班建立起来的一点点自我和自信,回到人群中后,又要被漩涡卷走了。

这时史今站出来向他伸出了手,希望把他拉出这个十几年形成的错误的认知漩涡。

我们都知道,落水者在抓到施救者时,很难保持冷静,会慌乱的勒住施救者,把他往水下摁。

这就是初始阶段史今和许三多的状态,慌乱不堪的溺水者和精疲力竭的施救者。即将同归于尽。

【抡捶的觉醒】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许三多第二次抡捶成功以后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好,直到333个卷腹的彻底逆袭。这个转变太快了。

其实第二次抡捶打破的不只是害怕再砸到史今手的心魔。更是对他前半生的否定。

还记得在他抡捶前史今说的话么“你想拖死我么?许三多!别让你爸再叫你龟儿子!”

拖累史今是许三多对唯一对他好的史今的亏欠。而龟儿子是他整个前半生的阴霾。

就是因为那句龟儿子,所以他才沦落到这般田地。

所以这一刻的觉醒是他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对自己前半生认知的彻底否定,对“三多”的突围。

当他砸下去的时候,就是告诉了他自己,“你不是多余的,你不是龟儿子,你是有价值的。你要证明给他们看。”

因为内心坚定了,所以手不抖了,他成功了。这一刻他自己不再认为他是多余的人了。

【带来的感悟】

很多人说许三多能成功是因为他本身就有天赋,记忆力非凡,堪称过目不忘。这当然也有道理,毕竟剧情是这么演的。

但是这一情节一点也不影响他前期的觉醒过程。没有觉醒的话。他的才能根本不会有展露的机会。

除了伤病,人的很多痛苦都是自己的认知造成的。

许三多在老爹十几年潜移默化的打压中,觉得自己就是多余的,什么也干不了的龟儿子。

在五班是顺风局,无人关注、无人评价,一个人能够做的很好。

但是来到七连是逆风局,带有偏见的连长和伍六一,就是他军营里的“老爹”,又让他觉得自己不行。

但其实有了五班的铺垫,他也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是一无是处的多余的人。

于是鼓起勇气向自己根深蒂固的认知发起挑战。去改变他,颠覆他。浴火重生一个不再内耗、自洽从容的自己。

袁朗后来评价他是一个不焦虑的人。那是因为袁朗没见过许三多扛着大锤哭着说自己不行的时候。

所以许三多不是天生如此。蜕变的真正原因也不是简单的不抛弃不放弃。

而是推翻固有认知,建立新的内心秩序,实现自洽。

0 阅读:0
让未来留下迷彩的印记

让未来留下迷彩的印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